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中,康乐镇以“各族群众得实惠、民族团结见实效”为核心,扎实推进特色示范小镇建设,从就业增收、民生改善到文化交融,一系列举措如春风化雨,让各族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收获满满幸福感,绘就出“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美好图景。
产业联动铺就增收路,群众钱包“鼓起来”。康乐镇立足多民族聚居特点,整合特色农业、手工艺品、乡村旅游等资源,打造“民族团结产业带”,让各族群众在产业链上实现稳定增收。牧民赵雪龙在政府帮扶下注册成立了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巴扎黑手工酸奶坊,凭借优良的品质、醇厚的口感,销量与日俱增,如今年收入超过10万元,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动赵雪龙找到了一条致富路。在桦树湾村羊肚菌种植基地,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联动发展模式,吸纳多名农户在羊肚菌基地务工,各族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发展信心也越来越足。“以前守着几亩地过日子,现在在大棚里上班,既能照顾家,还能赚钱,这样的好日子离不开党的好政策!”徐金存拿着刚领到的工资,脸上满是笑容。
民生服务暖到心坎上,群众生活“甜起来”。“孩子上学不用愁,看病也方便,日子越来越好了!”提及如今的生活,大家感慨不已。康乐镇聚焦各族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推进为民实事落地见效:康乐明德学校纳入全县中小学校园智慧管理平台建设,配备智慧班牌、食堂刷卡系统,并为12名学生发放电子学生证。各族学生同坐一间教室、共学多元文化,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百名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城乡居民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2-6岁儿童免费屈光筛查、9至18岁女孩免费接种HPV疫苗等为民实事有序开展。此外,康乐镇还实施了牧道维修、人居环境改善等基础设施项目,各族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文化交融奏响和谐曲,群众心里“乐起来”。康乐镇坚持以文化为纽带,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民族团结之花在群众心中扎根。开设刺绣、珠穿、烹饪等培训班,各族群众踊跃参与,在学习中增进了解、加深友谊。每年举办的群众文化系列活动,集中展示各民族的歌舞、美食、服饰、非遗等特色文化,各族群众载歌载舞,共享文化盛宴。各村的农家书屋藏书丰富,涵盖多民族语言书籍和文化读物,成为各族群众学习知识、交流思想的重要场所。“通过参加这些文化活动,我认识了很多不同民族的朋友,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就像一家人一样。”钟燕开心地说。
从产业增收“看得见的实惠”,到民生改善“摸得着的温暖”,再到文化交融“心贴心的认同”,康乐镇用示范小镇建设的实践证明,各族群众同心同德、携手共进,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中,共享发展成果、共谱和谐篇章。下一步,康乐镇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在产业提质、民生升级、文化赋能上持续深耕,让民族团结的根基更加牢固,让发展的红利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族群众,让“石榴籽”抱得更紧,让幸福的画卷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越绘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