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四节气的流转中,春分犹如一支灵动的画笔,将天地间的生机勾勒得愈发鲜明。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康乐幼儿园以春分节气为文化纽带,创新开展“春分·共铸中华情”民族团结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独特魅力。
康乐幼儿园以春分为契机,将“自然节气”与“民族共情”相融合,设计“春分民俗游园会”,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多元文化之美。幼儿园老师、肃南县民族博物馆志愿者和孩子们精心设计“春分立蛋”游戏,让孩子们了解鸡蛋平衡的科学原理,感受传统智慧的趣味。老师、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在蛋壳上绘制“红缨帽”,笔尖游走处,千年的祁连山脉与春分第一滴融化的雪水,凝成孩子们掌心跃动的民族血脉。藏族阿妈示范绘制“吉祥结”,这绳结的线条像雪山下的溪流,绕啊绕,把孩子们的心愿送到春天最高的云朵上。
传统与现代教育的碰撞。康乐幼儿园巧妙运用信息技术还原裕固族“剪马鬃节”等传统场景,让幼儿目睹牧民为小马驹修剪鬃毛的神圣仪式。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设计“节气密码传递”“民族团结同心圆”等互动游戏,将抽象的民族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教育内容。孩子们在数字屏幕前追逐春分的光影,在互动游戏中拼贴民族风情图案,在欢声笑语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家园社协同的育人格局。注重家园社联动,邀请家长参与亲子风筝彩绘展示,共同绘制蕴含各民族元素的风筝,在协作中深化对多元文化的认知。肃南县民族博物馆的志愿者和孩子们共同沉浸式体验家门口的优秀传统体育游戏射箭、投壶等,体验体现中国古代礼仪规范的“捶丸”体育游戏。幼儿园还联合康乐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开展“尊老爱幼”主题活动,孩子们为老人表演民族歌舞,聆听长辈讲述民族团结故事,让传统文化在代际传承中焕发新生。这种“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民族团结教育网络。
此次主题教育活动以节气为媒,以体验为桥,让幼儿在触摸、观察和操作中感知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当孩子们将亲手制作的民族作品展示在作品墙上,当彩绘风筝在春风中翱翔,民族团结的种子已悄然在童心中生根发芽。正如高婷老师所说:“我们不仅要让孩子记住节气的名称,更要让他们在文化浸润中懂得,五十六个民族就像春天的百花,共同绽放才是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