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红湾寺镇是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也是全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1985年4月建镇。辖红湾、隆畅、裕兴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社区管理】 2022年,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参与建设“肃南县党建综合体”,引导驻区单位党建、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行业领域党建“三建融合”,配合各单位开展主题党日、就业创业讲座、人才培训等活动12场次,发挥全域党建的聚合效应。针对社区人员力量不均衡、网格划分不合理等问题,优化调整3个社区9个网格,全面落实“1+1+1+N”网格力量配备要求。按照基层治理网格层级一致、功能匹配的原则,将党支部建在网格,完善“镇党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网格化管理体系,推动基层党建网和综治、民政、环保等职能网格“多网合一”,做到组织建网、一网统筹。全面推行“党建引领、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联动辖区部门单位,成立社区“大党委”,选聘12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大党委“兼职委员”,建立“居民需求、单位资源、活动项目”三张清单,通过签订共驻共建协议,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落实7个联建机制,开展“五联五共五化”行动,妥善协商解决物业管理、邻里纠纷、敬老助残、扶贫帮困等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180余件。坚持多元共治,广泛吸纳“两代表一委员”和物业公司负责人、社区民警等力量,建成3个社区“社工委”。聚焦基层治理中心工作、社会关注热点和群众普遍需求,推出政策宣传、纠纷化解、安全防范、应急响应等个性化服务,切实发挥“五大员”作用,探索“大党委引领、社会化共建、网格化治理、一键式响应”的城市社区治理新模式,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居民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
【基础设施】 结合彩虹城市建设,协同相关部门实施城市风貌改造、绿化亮化、防洪排涝、公用设施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维修公厕7座,在重点路段铺设减速带26条,架设凸面镜4个,维修塌陷地基1处,安装泄洪渠防护栏1处,粉刷消防通道、禁停标志24处。扎实开展“一难两乱”专项治理,新增停车位260余个,城区垃圾压缩收集清运综合站点建成投用。对16处楼院花坛进行修缮改造,安装电动车充电桩148组,整治楼院飞线75处。在隆畅社区滨河红黄楼小广场、裕兴社区庭院打造室内外休闲健身场所3处。投入5万元,改造提升镇图书室。打造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社工站、职工之家等功能阵地,推动社区活动场所提档升级。
【环境治理】 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县复审等重点工作,协调相关部门整治商业门店、背街小巷、城乡接合部等重点领域“脏乱差”问题,开展环境卫生整治30余次,配备分类垃圾箱100组,无害化清运处理垃圾2700余吨,常态化维护整洁宜居的市容市貌。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镇社两级河长制、林长制责任,开展巡河362次,解决问题3件,巡林48次,解决问题2件。开展水环境及“河湖四乱”专项整治行动8次,对滨河路68处排水口逐一进行摸排,巩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整治成果。
【安全生产】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推进道路交通、食品药品、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火、防震减灾等各项工作。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安全生产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清零销号工作,全年共开展排查整治70余次,消除问题隐患113条,举办应急演练3次。加强极端天气、汛情旱情、地质灾害和森林火情、地震监测预警,建强镇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落实主要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全年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文明创建】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揽,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阵地和“六色”“赛罕梅朵”等志愿服务队伍,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各类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和文化惠民演出30余场次。高质量完成全省第十六批文明乡镇验收、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命名期满复查等工作。
【文化旅游】 抢抓文旅兴县利好机遇,打造民俗风情体验、滨河休闲、生态观光等旅游业态,推进乡村特色旅游村镇和农(牧)家乐、精品民宿等品牌创建工作,创建星级农家乐1家。引导城镇居民积极参与旅游服务和特色产品开发,提高民族工艺品、民族刺绣、民族服饰等旅游产品附加值,组织开展手工艺刺绣等劳动技能培训5场次,辖区居民潘小红获评金张掖乡村旅游创业先锋、金张掖乡村特色文化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