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马蹄藏族乡位于肃南县城东南165公里处。东靠民乐县,西隔黑河与康乐镇相望,南邻青海省祁连县,北与民乐县、甘州区接壤。东西长约73公里,南北宽约40公里,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平均海拔3000米,总面积1879平方公里。马蹄藏族乡以驻地马蹄寺得名,2004年撤销马蹄区公署建置,合并马蹄区公署所属大泉沟乡、大都麻乡和西水藏族乡,设立马蹄藏族乡,乡政府驻地小寺儿村。境内植被较好,有可利用草原面积168.1万亩,草原类型主要是高山沼泽草甸类、山地草甸类、山地草甸草原类、山地草原类、山地荒漠草原类。
【农牧业发展】 推广“牧区繁殖、农区育肥、异地借牧、舍饲养殖、错季出栏”发展模式,借助全国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项目和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建设机遇,引导农牧民群众转变畜牧产业发展方式,推进绿色畜牧业扩繁增育。巩固细毛羊产业发展,全年人工授精授配技术改良细毛羊1.35万只,调运优质细毛种公羊12只。建成马蹄村3180平方米高标准养殖棚圈及附属设施。
【文化旅游业】 围绕“以文促旅、以旅带农”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思路,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优化乡村旅游环境,丰富乡村旅游产品。精心筹办传统民族文化艺术节、嘉吾拉日等节会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鼓励支持打造一批星级牧家乐,在大都麻村新建民宿2座,发展各类牧家乐、特色餐饮经营户28家,旅游从业人员267人。以马蹄寺创建5A级景区为契机,紧扣“景村共建型各民族共同富裕示范乡镇”目标定位,推进小集镇沿街商户民房“拆、改、建”,新建商业门店及小商品零售亭2980平方米,完成废旧农贸市场改造,配套修建游步栈道、亲子水系、观景平台等旅游服务设施,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环境治理】 开展草原执法巡查50次以上,清理违规放牧牲畜2200头只。全面推行林长制,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补种、新增绿化造林90亩,种植常青苗木、花灌木、绿篱等2.4万余株。开展农牧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以农牧村垃圾、污水治理、清洁村庄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组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140余场次,出动机械100余次,清运垃圾300余吨,清理房前屋后“三堆”400余方。石峰、新升、大泉、二道沟、徐家湾、荷草、东城子、芭蕉湾创建“清洁村庄”顺利通过县级验收,完成长岭、药草44户194人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以村民自筹和政府补助相结合的办法推动农牧村厕所改造,新建卫生户厕57座。全面落实河长制,修订完善“一河一档”“一河一策”,全年各级河长巡河1345次,清理河道沿岸垃圾40.2立方米,疏浚河道16公里。
【乡村振兴】 坚持规划先行,编制完成马蹄、小寺儿、长岭、药草村庄“多规合一”建设规划,高标准完成2个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2个市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创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运用“831”工作机制,精准识别纳入监测对象1户,完成自建房排查信息录入1174户,组织开展“十聚焦十到位”专项行动,顺利通过省、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项考核实地核查评估。维修、新建牧道、防洪坝、桥涵等基础设施15处,补齐农牧村水、污、路、汛、暖等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短板弱项。结合“三进三问三查,保稳定促发展惠民生”活动,排查解决各类难点、堵点问题44件。
【安全生产】 修订完善乡、村两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防汛责任体系。7月在马蹄乡小集镇开展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暨防汛抗洪应急演练,10月组织开展马蹄林区、西水林区森林草原防灭火应急演练。开展安全生产知识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活动,普及应急安全知识,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全年共开展各类宣传培训6场次,悬挂横幅30条,推送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信息500条,发放宣传资料1500余份。
【党的建设】 强化理论宣讲,组织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员干部集中学习60场次,邀请县委宣讲团成员宣讲1次、举办主题知识竞赛1次,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农牧村讲授专题党课24场次,开展交流研讨38场次,组建“候鸟”理论宣讲队,赴农牧村及甘州、民乐借牧地宣讲40余场次。采取“1+N+X”结对共建形式,打造附近四村、大泉沟片西七村两个结对共建点,建立联学共建、互帮互促的新机制。常态化开展农牧村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星级争创活动,评定五星级党支部5个、四星级党支部7个,完成长岭村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转化自查自验工作。深化拓展“党建+产业”“支部+”组织振兴模式,以区域、产业、治理融合发展升级打造“1+4+N+X”集镇片区党建联盟,助推形成“产供销”一体特色专业合作社3家、牧家乐4家、先锋富民产业基地2个,带动21户党员群众参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