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皇城镇位于祁连山冷龙岭东端,南与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毗邻,北同金昌市永昌县相接,东与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相连,西与中农发山丹马场为邻。境内驻有甘肃省绵羊繁育技术推广站、永昌县皇城水库管理处、祁连山管理局西营河自然保护站、肃南县皇城绵羊育种场等单位。镇政府驻地北极村。近年来,皇城镇先后被评为“绚丽甘肃·2013十大魅力乡镇”“甘肃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示范区建设示范镇”“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甘肃省第七次人口普查先进集体”“2013—2016年度甘肃省维护稳定工作先进集体”“张掖市平安乡镇”“张掖市卫生乡镇”“全市群众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市级“文明乡镇”“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等。
【产业发展】 提档升级绿色农牧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完成粮食播种、牧草种植、复耕撂荒地等农业种植工作。实施全国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项目,建成高标准养殖棚14座。牲畜舍饲半舍饲养殖率达75%以上、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99%以上。提标进位特色旅游业,紧紧围绕“生态+文旅”发展思路,完成皇城水库观景台、皇城史馆、民俗景观图、绿地公园、帐篷城、赛马场提升改造,提标升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整体优化全域旅游。以武仙高速九条岭服务区建设为依托,规划建设铧尖江让特色村寨和长方村帐篷营地,带动农牧民群众发展农家乐、牧家乐、特色民宿,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增活力蓄后劲。
【环境治理】 持续巩固生态环境整治成果,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草原生态修复治理、九条岭采煤沉陷区治理、西营河河道治理等项目。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行动,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纵深推进,全年空气优良率达到98.2%,居全县第一。严格落实“林长制”“河长制”,开展巡林301次、巡河554次,河湖“清四乱”专项整治行动常态化开展,水质达标率100%。健全完善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坚决扛起保护祁连山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在全镇18个行政村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全面强化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自查发现各类生态环境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积极推进祁连山区域生态观测站和大气、地表水自动监测站建设,完成选址勘测定界等前期工作。全面完成5户生态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和宅基地复垦复绿工作。
【乡村振兴】 全面落实“三免两补”“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等7类32项教育资助政策,控辍保学长效机制不断健全,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全面完成18户民房抗震改造,住房安全动态清零,农牧民“住无危房”;实施饮水安全提升改造工程2处,农牧村安全饮水四项指标全部达标提质,集中定居点自来水普及率、供水入户率均达100%。稳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安排产业类、基础设施类、补助类等项目11个。坚持规划先行,编制完成北极、北峰发展类村庄“多规合一”建设规划。扎实开展乡村振兴“十二项行动”,完成2个省级示范村创建任务,3个市级示范村全面完成当年创建任务。大力推进农牧村人居环境整治,建成农牧村卫生户厕167座,县级“清洁村庄”创建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北极、北峰、河西、河东、红旗、营盘完成市级高质量“清洁村庄”创建任务。铧尖江让特色村寨等乡村振兴“样板工程”全面启动,乡村振兴呈现整体推进、全域拓展的良好局面。
【党的建设】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履行党建工作职责,制定下发任务清单4项,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研讨8场次,组织乡村振兴观摩活动6场次,举办草原“帐篷讲堂”等主题党日和结对共建32场次,开展志愿服务168场次,帮办实事33件。深化党建品牌塑形铸魂行动,拓展“裕固草原先锋”工程,全力做好党支部评星定级工作,举办村干部培训班1次,储备后备干部104人,发展党员10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5名。对大湖滩、向阳等村阵地进行提档升级。深化“党建+产业”融合发展模式,重点打造牛羊繁育基地支柱产业和产业集群,年养殖规模突破40万头只;探索成立肉牛产业联盟党委,修建肉牛托养中心和肉牛养殖基地各1处,建成红旗村、金子滩村养殖棚23座,加大品种选育、冻精授配等技术支撑,肉牛养殖户达到800户。培养乡土人才94名、“裕固巧娘”105名。完成示范村道路硬化、路灯架设、电网改造、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赛马场旅游综合体、集镇基础设施提升等项目提升集镇公共服务品质,开创党建引领产业振兴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