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安排产业类、基础设施类、补助类等项目69个,项目开工率和支出率达100%。产业振兴方面,用足用活支持绿色畜牧业发展、农业保险、肉牛贴息县级资金7000万元,撬动金融机构2亿元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贴息信贷资金。获评全国7个省区15个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县之一,稳步推进大明现代农牧业示范区、省级甘肃高山细毛羊产业园建设,初步建成60万只甘肃高山细毛羊生产基地、12万头肉牛生产基地、1000头甘肃马鹿驯养基地、15万亩现代优质牧草基地和6万亩特色种植业基地。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获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实施“双十双百”乡村旅游示范工程,开发完善10条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2个乡村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培育市级以上乡村旅游示范村13个,农(牧)家乐、民宿73家,设计开发休闲旅游商品700余种。组织振兴方面,开展农牧村“两委”班子换届回头看,对102名农牧村党支部书记、547名村“两委”班子成员开展谈心谈话,补齐农牧村党建工作短板。深化农牧村党支部星级标准化争创活动,打造党支部建设标准化“2.0版”,整顿5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积极推行“党支部+农牧户+企业”“合作社+集体经济+农户”“合作社+企业+农户”等一批“三变”改革模式,60个行政村7078户农牧户、75家新型经营主体(企业)参与“三变”改革,多措并举夯实民众增收的基础。生态振兴方面,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争取到位2022年度草原补奖资金2.68亿元,超出上一轮草原补奖资金0.73亿元,全县天然草原植被总盖度达到70.3%,分别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的17.4%和14.2%。坚持在治理修复上狠发力,核心区和缓冲区295户920名农牧民搬迁退出,退减天然草原超载牲畜10.18万个羊单位,围栏改良草原140万亩、防治鼠虫害363万亩,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成效凸显。坚持在发展方式上促转型,大力“牧区繁殖、农区育肥、错季出栏”发展模式,近20万只牛羊下山入川“异地借牧”4个月,牲畜舍饲半舍饲养殖率达到75%,天然草原年均减畜量达到4.96万个羊单位,实现了“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文化振兴方面,深入实施文化体育旅游惠民工程,精心举办“快乐老乡”示范引领、送文化下乡等文体旅游惠民活动90余场次,群文辅导培训30多场次。加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肃南裕固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通过省级评审公布,《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提交省人大常委会审议,落实国家级代表性项目裕固族服饰补助资金57万元;开展2023年裕固族民歌、婚俗等2项国家级代表性项目补助资金和裕固族民歌、刺绣等2名国家级传承人申报工作。组织企业参加兰洽会、全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华彩裕固民族服饰展演等重大宣传活动,赴南京、杭州等重点城市,开展以“文艺演出+宣传推介+精准招商”为主的文化旅游推介营销和招商引资活动。人才振兴方面,深入实施重点产业组团引才计划、高端人才柔性引进计划,先后引进教育、卫生领域急需紧缺专业人才12名,柔性引进科研院所和专家人才6名,着力构筑乡村振兴人才集群。实施乡村振兴人才“1+5”培育工程,启动开展乡村人才振兴“头雁引领”“骏马奔腾”等五项措施,实施肃南籍在外优秀人才“情系草原·助力家乡”计划,为肃南籍在外优秀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架桥铺路。推荐选聘60名县级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一线服务“三农”,宣传普及农牧村实用技术100余次,培养帮带农村实用人才415名,联系创建乡村示范点35个,提升乡村产业科技含量,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人居环境整治】 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示范、整体推进”原则,突出地域、民族、文化等特色,点面结合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建设,推行绿色发展,转变生活方式,不断促进农牧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坚持规划先行,编制完成28个发展类村庄“多规合一”规划。实施农房抗震改造40户。开展装配式农房调研、宣传和推广,建设完成5处18户装配式建筑。编制农房建筑风貌改造图集,分类推进农房风貌改造项目,各乡镇开工实施农房风貌改造273户。稳步推进厕所革命,新建农牧村卫生户厕188座,全县农牧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61.6%。持续巩固提升全域无垃圾治理成效,制定出台《肃南县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肃南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开展专项督查13次,全县农牧村“一户一桶”配备率达100%,电动保洁车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创建“清洁村庄”16个。加大污水治理力度,在确保5个乡镇及祁青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对6座农牧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开展监督性监测及日常检查,对4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安装在线监控设施,全县农牧村生活污水实现有效管控的行政村数已达85个,正常运行率达到100%,全县农牧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83.3%。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大力推广应用种养结合、堆积发酵、过腹还田还草等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3%,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达到100%。
【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 将全县102个农牧村村庄分类调整划分为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拆并类、看不准类等五种类型。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在2021年度完成10个省级示范村创建任务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皇城镇北极村、北峰村,马蹄藏族乡小寺儿村、马蹄村,康乐镇红石窝村,白银蒙古族乡西牛毛村,祁丰藏族乡腰泉村7个省级示范村创建工作。省级示范村创建以村庄规划建设为先导,以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提升农牧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乡村治理、精神文明建设为重点,为全面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将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打造示范样板。2022年,7个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均通过省上验收,创建任务全部完成。
【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 在2021年度完成白银蒙古乡西牛毛村、马蹄藏族乡圈坡村、祁丰藏族乡腰泉村3个市级示范村创建任务的基础上,继续开展皇城镇河东村、河西村、东顶村,马蹄藏族乡药草村、长岭村,白银蒙古族乡白银村,康乐镇赛鼎村、上游村、隆丰村、大草滩村,大河乡白庄子村、旧寺湾村、红边子村,明花乡湖边子村、黄土坡村、贺家墩村、深井子村,祁丰藏族乡祁文村、青稞地村、堡子滩20个市级示范村创建工作。坚持统筹推进乡村建设的基础改善和公共服务,切实把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结合起来,突出村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对乡村建设、村内设施布局、产业培育等情况进行合理规划和完善,积极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农牧户房屋庭院改造,以及配套文化广场、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预计2023年全面完成创建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