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概况】 肃南县农业农村局是县政府工作部门,加挂肃南县乡村振兴局、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牌子。下设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农村经营指导站(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农机服务中心、农技推广中心、皇城绵羊育种场、农牧业区划办公室和7个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
2022年,农业农村工作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三新一高”要求,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以各民族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为统领,立足全市“一区一地”和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目标,聚力推进农牧业提质增效和农牧民持续增收,全县一产增加值达到10.51亿元,同比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277元,同比增长6.9%,农业农村工作呈现企稳向好的发展态势。
【农畜产品品牌建设】 充分挖掘“高原”“绿色”两大资源优势和特色产品内涵,全面推行农产品基地建设和标准化生产,加大两个“三品一标”农产品创建认证工作力度,打造具有肃南特色的“甘味”知名品牌。2022年,对全县到期的7家11个产品无公害农产品证书进行续展和复查换证工作,新取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1个(肃南县桦树林生态养殖农民合作社),完成11个“三品一标”农产品续展换证,“三品一标”农产品(产地)认证累计达21个,占生产总量的62%以上。
【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创建】 委托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肃南县休闲农业重点县发展规划(2022—2026年)》《肃南县休闲农业重点县实施方案》,形成总体建设思路和基本框架,按照“全盘布局、全景打造、全业融合、全程监管、全季运营、全民共建”的思路,计划投入和争取项目资金54100万元,实施基础设施完善、精品开发建设、品牌营销推广、智慧体系构建、休闲产品开发、管理水平提升六大工程,打造“家庭农场+农事体验”“生态牧场+游牧体验”“休闲康养+养生体验”等9种业态,着力打造“农牧业+加工业+文化+旅游+体育+康养”休闲农业全域发展的“肃南样板”。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协调推进领导小组,高位统筹推动申报创建工作,制定印发《肃南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肃南县金融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暂行措施》等休闲农业和农旅产业融合发展系列政策文件,形成推动休闲农业发展的强大组织合力。持续推进休闲农业有序发展和参与主体规范经营,制定印发《肃南县农(牧)家乐、民宿客栈改造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等行业标准,全县休闲农业培训覆盖率达到84.12%。成功创建“甘肃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形成了多机制联结的休闲农业发展体系。
种植业
【粮食生产】 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扎紧“粮袋子”、稳住“压舱石”,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争取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中央资金987万元,全县7个乡(镇)11个村集体4681户享受补贴,补贴面积47778.87亩,亩均补贴206.58元;落实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三批)共84万元,全县7个乡(镇)1398户农牧户享受补贴,补贴面积14018亩,实现应补尽补。大力实施现代农业升级行动,积极引导种植户调整种植结构,做好粮食作物布局调整和制种任务落实,稳步扩大玉米制种面积,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达21.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11.5万亩,总产量达到4.65万吨。
【饲草料生产】 加大饲草料基地建设扶持力度,大力推广以农养牧、以牧带农、农牧结合的发展方式,积极鼓励农牧民群众走异地借牧、舍饲养殖、减畜转型的产业发展模式,支持公司、合作社推广牧草草捆、草块、草颗粒、草粉等草产品加工利用技术,提高牧草价值。全年种植牧草13.41万亩(含圈滩地种草),其中种植多年生牧草(苜蓿)7.95万亩,一年生牧草5.46万亩(青储玉米、燕麦等),干草总产量达到8.34万吨,鲜草青贮量达到8.25万吨,作物秸秆生产量9.34万吨,饲用量达6.39万吨。建成饲草料加工合作社5家,年加工饲草8万吨以上,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争取中央财政农业生产救灾资金150万元,补助采购饲草料1.47万吨。
【农业新技术普及推广】 加强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29个,建立胡麻、小麦、饲用玉米新品种示范点各1个,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0万亩。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建立病虫害统防统治组织2个,建立绿色防控融合示范点1个,完成农作物绿色防控面积9.67万亩,统防统治面积9.46万亩,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45%以上,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4%,农药利用率达到41.5%以上。全年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种子管理、农业科学技术、农资经营门店安全生产、农业安全生产、农业技术推广培训31场次,发放宣传材料4000余份,悬挂宣传横幅18条,培训农牧民500余人次,现场咨询、指导1500余人次。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积极加大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治理,全年回收废旧农膜158.7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5.3%;尾菜处理利用量达到1.41万吨,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86%;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面积38.49亩,占总体任务的104.4%;协同采集农产品、土壤样品4件,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为100%;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监测,完成全县土壤农产品协同采样和样品流转工作,采集土壤及农产品样品3件,建立监测点台账;畜禽粪污产生量为118.77万吨,资源化利用量为107.34万吨,畜禽粪污综合处理利用率为90.37%;秸秆资源总量达9.34万吨,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68.36%以上,建立完成2021年度县级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台账。
【第三次土壤普查】 制定印发《肃南县盐碱地普查工作方案》《肃南县盐碱地普查实施方案》,成立普查领导小组,组建技术专家组,召开工作推进会议14场次,组织人员参加省市县级举办的全程质量控制、外业调查采样、制备流转、实验室检测等技术培训9场次,培训技术人员110人次。开展专题宣传8次,发放宣传资料1500余份,全面完成省上下达肃南县188个样点外业调查采样、样品制备流转、样品检测化验工作,完成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平台数据资料上传。
畜牧业
【概况】 全县牲畜饲养量达140.84万头只,其中羊128.33万只,牛11.52万头,其他牲畜0.99万头只。年末存栏牲畜77.78万头只,出栏牲畜63.06万头只。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牛羊65.99万头只,理赔10528户1627.15万元。
【细毛羊产业】 积极与省畜牧兽医局、兰州三毛公司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面落实《2022年度支持绿色畜牧业发展县级专项扶持资金使用方案》等扶持政策,不断加大细毛羊良种化繁育、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建设,持续巩固和提升细毛羊产业发展。组织开展细毛羊鉴定及生产性能测定工作,成年和周岁种公羊剪毛后平均活重为72.4千克和41.85千克,平均剪毛量为7.07千克和5.28千克。经对全县7乡镇和育种场、赛美奴公司羊场270户38684只细毛羊群体产毛量统计调查,群体只均产毛量达到3.97千克,同比增长0.07千克。全县有细毛羊养殖户2018户,细毛羊存栏26.29万只,全年实施绵羊穿衣2.05万只、机械剪毛16.6万只,标准化销售细羊毛600余吨。
【肉牛产业】 全面落实《肃南县牛产业发展规划(2020年—2024年)》,狠抓政策引导、基地建设、品牌创建和产品精深加工,着力提升产品质量、延伸拓展肉牛产业链条,年内完成黄牛冻配改良5000头以上,引进野牦牛后裔种公牛50头,在皇城、康乐、马蹄、大河等高海拔地区建立优质高原牦牛生产基地,在明花、祁丰等地建立品种肉牛养殖基地,全县培育养牛1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大户1311户、养牛8.5万头。全县牛饲养量达到14.93万头,其中牦牛饲养量达到12.82万头,黄牛饲养量达到2.11万头;出栏牛5.44万头,牛肉产量达到0.5万吨;牛产值达到9.22亿元以上,占畜牧业产值的30%以上。
【马鹿产业】 立足丰富的马鹿资源,组织甘肃祁连山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实施祁连山马鹿新遗传资源的发掘鉴定工作,采集肃南马鹿血样300多份,测量不同阶段肃南马鹿外貌体型100多份,向国家特种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汇缴肃南马鹿冻精资源2000份。开展肃南马鹿品种来源、体型外貌特征、生产性能等研究工作,通过新遗传资源初步鉴定并按程序报送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
【绵羊育种】 充分发挥县皇城绵羊育种站和赛美奴细毛羊种畜繁育有限公司的带头作用,年内引进优质细毛种公羊60只,培育并分配各乡镇细毛种公羊320只,组建细毛羊核心群114户,组织12个绵羊人工授精站开展集中上站授配,上站适龄母羊达到6.2万只,授配母羊5.2万只,全县绵羊人工授精授配率达到80%以上,结合自然交配完成细毛羊改良20万只;在马蹄乡和皇城镇开展绵羊“两年三产”高繁技术授配母羊1950只,其中营养调控1000只、激素调控950只。
【畜牧技术推广】 继续推广研究以牛羊为主导产业的畜种改良技术,加大牛羊舍饲或半舍饲化力度,优化细毛羊标准化生产技术。认真开展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对肃南县所列的19个养殖场(小区、合作社)兽用抗菌药减量进行指导监管,经自评全部达标。围绕细毛羊改良、牛产业发展、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和舍饲喂养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和农牧民技术培训工作,举办畜牧业安全生产、高原牦牛绿色养殖、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绿色生态养殖等集中培训班30场次,参训人员达1985人。以“强科技”为抓手,积极开展科研项目申报实施工作,2022年结题验收省级人才培训项目1个,成功申报市县级科研项目3个,协助企业申报市县级科研项目2个。开展第三次全国畜禽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新发现资源品种3个,开展“肃南牦牛”和“肃南马鹿”遗传资源认定,完成个体生产性能测定、鉴定和组群等工作。加强规模养殖场(小区)动物防疫条件的审核与监管,年内共审核换发动物防疫合格证2个,完成乡村兽医备案2名。
农业综合执法
【农资市场监管】 全县共有农资经营门店4家、乡村兽医门诊12家,经营门店均建立了人员持证上岗、进货查验、进销货台账、禁销禁限用高毒农药、过期未失效农药专柜销售、兽药电子追溯码标识等制度,并签订发放了《规范安全使用兽药承诺书》《规范安全使用兽药告知书》,所销售的种子、农药、化肥、兽药等各类农业投入品全部通过农资商品市场准入监管,有效遏制违法经营行为。开展农资专项检查16次、安全大检查12次,检查农资门店4家,抽查农药、化肥、种子产品46个,农资产品抽检合格率100%。备案农作物种子65个,检查涉及杂交玉米种子生产企业8家、基地8个,对0.15万亩制种玉米35个品种开展检测,全部为阴性。
【动物卫生监督】 深化产地检疫,全县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出栏动物检疫申报率达100%,产地检疫动物59.9万头只;严格执行屠宰检疫操作规程,屠宰场畜禽产地检疫率、屠宰检疫率、出场产品持证率、病畜禽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屠宰检疫牛羊2890头只,畜产品1134吨。随机抽查牛羊尿样260份、肉类(羊、牛、猪)16份、鲜奶280份,抽检均为合格。充分利用动物标识可追溯体系加强动物免疫标识使用监管,全县佩戴耳标21.83万副(羊耳标20万副,牛耳标1.7万副,猪耳标0.13万副),2022年订购耳标35.13万副(羊耳标30万副、牛耳标4.63万副、猪耳标0.5万副)。鼓励屠宰场、合作社积极投入使用食用农畜产品合格证,开具合格证1621张,活畜18.04万头只,附带达标合格证上市的农畜产品215.89吨。
【综合行政执法】 2022年,组织执法人员参加各级各类培训98人次,组织56名农业行政执法人员参加换证考试。严厉打击各种涉农违法行为,扎实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畜产品安全抽检工作,查处案件25件,罚款52892.5元,切实整顿规范农资市场经营秩序,为农牧业生产保驾护航。深入推动农牧业法律宣传教育,开展法律宣传咨询活动9场次,悬挂横幅12条,发放明白纸、宣传资料及农业法律法规书籍1500余份。
农业机械化
【概况】 2022年,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8.63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较上年新增55台,新增动力2664.72千瓦。完成机耕19.1万亩(含深耕松面积5万亩),占年计划的100%;机播15.55万亩,占年计划的100%;机收14.43万亩,占年计划的100%,耕播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2022年,引进推广种子清选、青储饲料收获加工、畜牧养殖、残膜捡拾、高效植保、牧草全程机械化等新型机具397台件。
【农机培训】 以全县农机推广培训基地和农机合作社为依托,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召开现场演示会、上门服务等形式,重点抓好农机操作员、农牧民使用技术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7期,培训农牧民实用技术人员860人。
【农机安全】 全县农业机械年度检验率达85.4%,驾驶证到期换证审验率达91%,新增农业机械登记入户率和驾驶人持证率均为100%。全年累计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13次,检查各类农机421台,排查各类安全隐患41起,整治41起。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全年共出动宣传车8台次,印发宣传资料1300多份,悬挂横幅8条,张贴标语17条;开展农机安全知识培训8次,培训人数580人。
【农机专业化合作组织】 全县农机合作社总数达到14个,其中:省级示范社6个,市级示范社2个,县级示范社6个;入社成员201人,服务农户4840户;农机合作社固定资产达到3792万元,农机原价值达到1963万元。依托裕盛农机合作社,在明花乡申报实施饲草料机械化技术装备集成示范项目,建成饲草料加工示范车间800平方米,饲草料翻晒示范地100亩,引进关键薄弱环节农机具4台。2022年,省农业农村厅确定裕盛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振兴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平安农机”示范社规范提升项目示范点,已完成“平安农机”项目示范点的申报、初评等工作。
农业农村改革
【“三变”改革】 扎实稳妥推进农牧村“三变”改革,全县79个行政村7887户农牧户、115家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农村“三变”改革,耕地入股0.14万亩,村集体资金入股1110万元,村集体经营性固定资产折价入股132.57万元,撬动社会资本入股100万元,农户自有资金入股323万元,农户入股分红达319.01万元,创立了农户参与分红、农村集体收益的双赢模式。
【农村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 完成2021年农牧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全县102个村共清理核实资产总额18987.10万元。在康乐镇榆木庄村、明花乡上井村、大河乡西岔河村、祁丰乡文殊村率先开展村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试点,其中文殊村、榆木庄村分别实现收入11万元、15万元。制定印发《关于规范和深化农牧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确定白银乡作为市级试点,对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摸清集体家底,界定产权归属,健全管理制度,发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功能作用,积极探索创新,通过多种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制定印发《肃南县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提标倍增”行动实施方案》,强力推动全县集体经济收入“破五争十”,2022年底,全县农牧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967万元,102个村集体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
【新型经营主体培育】 全县登记注册农民合作社374家,入社农牧户2305户,带动农牧户5001户,合作社规范化率达85.02%,“五有”合作社占比达50.26%。累计创建国家级示范社5家、省级示范社30家、市级示范社88家、县级示范社110家。登记系统名录家庭农场1054家,累计创建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69家、县级家庭农场80家。
【农村财务管理】 加强农牧村集体“三资”管理,在7个乡(镇)开展村级财务培训,推行农经综合信息管理平台——银农直连结算子平台,村级收支实行线上支付,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制定下发《肃南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办法》,使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按章办事。深入“三资”管理提级监督各试点村检查指导,组织各乡(镇)开展农牧村“三资”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各农牧村严格落实“三资”管理责任,做好资产、资金、资源管理及“三资”网络监管平台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