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阅读 适老化模式

《肃南年鉴2022—市场监督管理》

发布时间: 2023-05-05 14:37 来源: 肃南县县志办 作者: 县志办 背景色:

【优化营商环境】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统筹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解决“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突出问题。全县市场主体总数达4012户,其中企业1407户,个体工商户223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75户,总量稳步增长。全程电子化登记方式登记各类企业44户,按简易程序办理注销登记17户。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推行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两库一单”完善,“双随机”抽查常态化。全县制定并发布部门内“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计划57个,任务72批次,检查市场主体383户,抽查公示率100%。制订并发布跨部门“双随机”联合抽查计划任务32批次,检查市场主体520户,抽查公示率100%。抽查发现违法线索3起,处置3起。2021年度个体户、农专社、企业年报率均达到95%以上。“互联网+监管”工作持续推进。全县“互联网+监管”系统用户32个,认领目录清单799项,清单认领率98%,编制检查实施清单784项,检查实施清单完成率达到96%,录入监管行为信息数量2233条,系统汇聚监管行为1215条,监管事项覆盖率达到76%,分配执法人员账号544个,执法人员账号开通率93%,发布监管动态585条,曝光台27条,“两法衔接”提取案件34条。全县归集涉企信息367条,其中:行政许可信息287条,行政处罚信息59条,小微扶持信息13条。全面推行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定期召开全县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严格落实“三项制度”,对各成员单位规范性文件进行抽查检查。开展价格监督检查。开展涉企收费、机动车停放、物业服务收费、供水供电供气供暖行业收费等民生领域价格收费行为专项治理,对农资和农产品、粮食市场、煤炭市场价格秩序实行专项整治行动,有效遏制部分行业的乱收费、乱涨价和部分市场主体不落实明码标价的行为。

【食品药品监管】   强化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双安双创”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压紧靠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完善评议考核体系,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内容。完成重大节会和生活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开展食品安全突发事故( Ⅳ级) 应急演练桌面推演。2021年,开展食品安全“两方责任”大约谈28场次,召开市、县级新闻发布会各1次,办理投诉举报31件,挽回经济损失16873元。加大抽检检测力度。8月,县市场检验检测中心顺利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全县完成食品监督抽检127批次,其中食用农产品40批次,餐饮食品61批次,县区专项24批次,食盐2批次,合格率92%;配合市局完成市级食品抽检任务29批次;完成食品快检2463批次。持续推进智慧监管。食品生产企业“互联网+透明车间”架设率、使用率100%;食品小作坊“互联网+透明车间”架设率50%以上、使用率100%68户食品流通门店和211户餐饮服务单位安装应用“互联网+明厨亮灶”,其他经营者 100%落实进货查验义务和索取“电子一票通”台账。4家食品生产企业实施产品“一品一码”电子追溯。开展以“尚俭崇信 守护阳光下的盘中餐”为主题的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发动社会各界参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坚持以推行文明餐桌为引领,集中宣传10场次,发放宣传资料 5000 份,服务咨询群众6000人次。全面加强药械化安全监管。完成药品抽检21批次,抽检合格率100%。上报药品不良反应14 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8例。全面推广辖区药品零售企业“四类”药品系统登记,运用率达到100%。加强新冠病毒疫苗集中检查和专项检查,建立周巡查周报告制度,对疾控中心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点疫苗开展全覆盖检查和全流程管控。

【产品质量发展】   建立“四大质量”提升工作联动机制。深入推进“计量惠民”行动,重点加强对农贸市场、加油站、出租车、民用“四表”等民生领域计量监督管理。完成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和医疗卫生领域强检计量器具1743台(件),其中检定非自动衡器349台件(含电子汽车衡21台),合格率100%;检定一般压力表1369块,合格率为85.39%;检定血压计25台,合格率为56%。检定计量器具比较去年承检率提高68%。加强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检查,对压力容器、锅炉、电梯、气瓶、停车场车用气瓶等特种设备的安装使用进行专项检查。检查督导特设使用单位108家次,设备452台件次,查出一般安全隐患52条,下达安全监察指令书32份,整改率为100%

【知识产权保护】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指导企业积极注册防御商标,加强网络商标保护工作。突出源头治理,加大对县域品牌、老字号商标的保护力度,提升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和自我维权能力。加强商标品牌的管理和运用。引导知识产权专用权人通过有偿转让、许可使用等方式,帮助急需商标、专利的企业快捷获得注册商标和授权专利,盘活闲置商标资源。鼓励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开发商标知识产权融资服务产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缓解融资难题,助推经济发展。2021年底,授权专利484项,其中:发明专利9件,实用新型232项,外观设计252项,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62件;商标申请43件,注册57件,有效注册量321件;拥有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3件;拥有股评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件,甘肃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