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阅读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肃南县规划纲要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十四五”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2-04-14 15:35:00 背景色:
索引号 620721003/2022-00110 发文字号 肃政办发〔2022〕46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肃南县政府办;肃南县卫健局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部门
生成日期 2022-04-14 15:35:00 是否有效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省市驻肃)各部门、单位: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肃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4月13日


第一章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现状

“十三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卫健委的精心指导下,全县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均圆满完成,为深入推进“十四五”时期全县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建设“健康肃南”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十三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就

(一)医疗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改善。投入资金1.1亿元,新建县医院住院部楼和传染病区楼、民族医院住院部楼、明花乡卫生院业务用房及周转宿舍楼,完成县医院住院部扩建项目(购置了核磁共振、CT、腹腔镜、彩超、胃镜、宫腔镜、负压救护车、康复设备、信息化设备及急救设备等),为各乡镇卫生院购置DR、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制氧系统、心电图机及负压救护车等设备,全县医疗设备总数达到3000多台(件),业务用房面积达到2.6万平方米,比2015年分别增加1500台(件)和0.95万平方米。

(二)卫生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截至2020年底,全县共有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7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05人,高级职称35人,分别比2015年增长8%和150%。“十三五”期间共引进人才21人。

(三)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县医院和民族医院分别晋升为二级甲等、二级乙等医院。腹腔镜手术、膝关节置换术等一批新技术顺利开展。2020年,全县医疗机构门诊诊疗12.9万人(次)、住院诊疗2900人(次),分别比2015年增加9.3%、3.5%。

(四)公共卫生服务不断优化。全面开展13类140项公共卫生服务,实行建档立卡管理制度,建档率达99.8%。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新生儿疾病筛查率等均达100%。2020年全县人均预期寿命达72.91岁。传染病检测率和报告率持续保持100%,各项卫生健康监督覆盖率达100%,疫苗接种率达99%,全县连续22年无人间鼠疫疫情发生。

(五)健康扶贫成效显著。基本医疗有保障冲刺清零工作全面完成。县内所有医院全部实现药品零差价销售,“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即时结算报销等制度全面落实,居民电子健康卡全面推行。全县31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和“一人一策”帮扶措施落实率达到100%。

(六)健康促进工作深入开展。持续开展“健康肃南”建设巡讲“七进”活动,每年组织辖区居民开展健康教育讲座不少于12次,开展各类公众健康咨询活动不少于10次,不断提升全县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落实计生家庭奖励扶助等16项计划生育惠民政策。

(七)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康乐镇成功创建国家卫生乡镇,创建省级卫生乡镇6个、卫生村20个、卫生单位12个、卫生社区3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医疗资源的布局不够均衡。全县人口少、居住分散,但县城医疗资源过于集中,3家医疗机构不仅分解了有限人力资源,又形成“无形竞争”,乡镇卫生院远离县城,无法借助县城优势医疗资源弥补自身短板,致使县域内医疗资源没有形成互联互通、紧密协作的利益体系。

(二)医疗人才短缺制约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面临“两难”窘境,特别是儿科、妇科、呼吸科以及影像诊断等紧缺人才引进困难,引进卫生人才的机制有待完善。同时,符合新要求的合格村医短缺问题十分突出。

(三)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完善,信息化水平需提高。对照国家对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新要求,我县乡(镇)卫生院因业务用房不足而无法规范设置发热诊室、留观室、计划免疫门诊等。同时,随着对医院信息安全的更高要求,以及“互联网+医疗”的推进,目前我县医院的信息化水平远不能满足新的卫生健康工作需要。

第二章 规划总则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坚决贯彻“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以“健康肃南”建设为核心,以完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和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以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为关键,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健康条件。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样化健康需求,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事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落实政府在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方面的责任,充分体现基本医疗服务领域的公益性质,在非基本医疗服务领域注重发挥市场作用。

——坚持预防为主。牢固树立“大健康”“大卫生”理念,持续推进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推进医防融合,筑牢人民健康防护网,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坚持均衡发展。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发挥县城的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优质资源扩容下沉,逐步缩小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存量差异。

——坚持改革创新。以深化医改为引擎,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人才队伍结构,转变服务模式,突出中医特色,强化依法监管,提升服务质量。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健康城镇、健康乡村创建有序推进。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全面开展,人民群众自主健康的意识进一步增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深入推进。卫生健康资源进一步优化,县域内紧密型医共体全面建立。新时代卫生健康科技与信息化等技术充分利用,卫生健康服务方式有较大转变。

——居民健康水平。居民健康素养差异进一步缩小,健康知识深入普及,健康服务需求得到更好供给,全民健康素养进一步提升。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5岁,平均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4%。

——健康保障能力。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和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量等卫生资源明显提升。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4.5人和4人以上,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量达到4人以上。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政策法规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基本健全,多元化、多样化、覆盖城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

——公共卫生服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完善,重大疫情救治、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300/10万以下。全面落实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推动“四高”疾病(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群防共治,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均达到85%以上。以乡(镇)、社区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6%以上。健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

——老年健康服务。面向老年人普及健康养生知识,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居家和社区养老政策,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加强老年病、慢性病综合防控,完善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制度。65至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不断下降,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不断下降。

到2025年,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第三章“十四五”主要任务

一、稳步建设“健康肃南”

(一)深入推动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健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工作机制,完善公共政策健康风险管理工作机制和指标体系。建立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在公共政策中体现健康导向,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等进行健康因素评估。在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和重大行政决策进行合法性审查时,对影响公众健康的内容进行健康因素审核。

(二)着力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健全完善健康促进、健康教育政策体系和健康素养、生活方式监测体系。深入开展“健康肃南”活动,推动全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健康促进,增强居民健康意识,普及健康知识。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健康理念,努力实现不生病、少生病,延长健康预期寿命。强化健康教育阵地建设,持续推动健康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

(三)加强爱国卫生工作。持续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提高农牧村改厕技术指导服务能力,加强病媒生物防治。加大爱国卫生宣传力度,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加快无烟环境建设,引导城乡居民群众提升传染病和慢性病防控意识和能力。加强社会健康管理,协同推进健康肃南建设,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持续推进卫生创建活动,抓好健康细胞建设。创新爱国卫生工作方式方法,强化社会动员,完善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能力。

二、健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一)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根据国家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政策文件,制定出台我县相关政策文件。优化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设置、改善疾病预防控制基础条件。完善医防协同机制,强化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职责,增强公立医院传染病救治能力,推动医防机构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职责,有条件的乡(镇)中心卫生院建设传染病病人收治基础设施,不断健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联动工作机制。

(二)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在现有哨点监测的基础上,完善发热门诊等监测哨点布局,加强新发突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监测和症候群监测,提高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监测预警能力。实行传染病报告首诊负责制,加强客运站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加强部门间传染病监测预警信息通报,推动健全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构建覆盖全县、全域监控、全程追踪、医防互通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三)强化慢性病防治体系建设。持续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慢性四病综合防控与管理,完善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拓宽慢性病防控范围,增加重大疾病控制病种。落实国家关于有效干预糖尿病危险因素,促进高危人群和患者的早期发现与干预,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切实降低糖尿病危害,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医疗机构业务融合。

(四)持续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深入推动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探索防治结合新模式,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实效。积极稳妥推进电子健康档案向个人开放,改善服务方式,提升居民感受度。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全面覆盖城乡社区和居民家庭。强化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促进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的紧密合作。

(五)加强传染病、职业病、地方病等防治力度。扎实做好全县流感、鼠疫等传染病防控工作,加强疫情监测和分析研判,落实综合防控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强化包虫病、氟中毒、大骨节病等地方病防治,控制和消除疟疾等重点地方病,做好传染病、地方病医疗保障。

三、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一)加强公共卫生法治建设。全面依法履行职责,在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增强公共卫生法治理念,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民公共卫生法治观念,夯实依法防疫的社会基础。

(二)加强重大疫情防控应急指挥机制。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县关于重大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重大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明确属地、行业、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切实构建统一领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权威高效、响应顺畅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及时研究重大问题,制定应急响应措施,督促防控措施有效落实,着力提高重大疫情防控能力和救治能力。

(三)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常备不懈,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将预防关口前移,避免小病酿成大疫。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重大疫情防控能力建设。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技术指导等职能,建立保障与激励相结合的运行新机制,适当提高疾控人员待遇。

(四)改革完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完善突发重大疫情防控规范和应急救治管理办法,加大防控救治力度,切实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全面落实联防联控要求,强化社区防控网格化管理,积极推进信息系统的整合共享,引导鼓励社会组织和公民的有序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防疫的强大合力。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等重大肺炎救治机制,加快推广应用已经研发和筛选的有效药物,探索新的治疗手段,切实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五)健全重大疫情物资储备制度。建立健全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制定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和标准,合理确定物资储备种类、方式和数量。统筹建设公共卫生专业物资储备库,形成覆盖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物资保障和储备体系。加强抗洪救灾、重大传染病、职业中毒救治、群体性伤亡灾害事故等所需药品、器械的储备,储备一批经常性的疫苗、药物,实时跟踪国内外公共卫生安全的形势,增加应对新型公共卫生事件的药物储备。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应急物资储备、调拨、配送和监督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实现各类应急物资综合动态管理和资源共享。

四、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抓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和完善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力争在“医院怎么管、债务怎么化、人事薪酬怎么定”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逐步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动县级公立医院健康有序发展。实现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改革。以县医院为“龙头”,与民族医院、妇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形成紧密型医共体,实行行政、人员、财务、业务、绩效、药械“六统一”管理模式。以实行全面健康管理为中心,以医保基金为杠杆,通过整合县、乡(镇)、村三级医疗卫生资源,完善“三医联管”工作机制,逐步建立慢性病“防、治、管、教”医防融合服务模式。稳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改革,持续推进全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新模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带动乡(镇)、村级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能力。

(二)深入开展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按照“统一预算、总额预付、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原则,将医共体内医疗机构医保资金直接打包拨付到医共体牵头医院(县人民医院)统一管理,科学设定医共体内医保基金支付结构,充分发挥医保支付在医改中的经济杠杆作用,激发医共体控制医疗费用的内生动力,最大限度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实。医共体内医保患者就医报销均从总额中支付,建立医共体与省市级医院谈判机制。引导医共体主动做好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提高医保基金使用绩效。实行优化收入结构的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根据控制药品、医用耗材腾出的空间,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做好与医保支付、医疗控费和财政投入等政策的衔接,确保医共体良好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负担不增加。

(三)健全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坚持基本药物主导地位,促进各级医疗机构优先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落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选药品、高值医用耗材的采购、配送和使用政策。积极参与区域联盟的带量采购,做好药品、医用耗材联盟带量采购工作。落实国家改革完善药品采购机制的政策文件,落实新冠病毒检测集中采购、医保支付等政策。

(四)加快“互联网+智慧医疗”发展。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设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区域云影像智慧医疗平台,打通医共体内医院影像、检验、心电检查数据,形成数据互通、业务互动,提高医疗效率与服务水平,实现与省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对接。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开展远程会诊、电子健康卡等便民就医措施。全面提升信息网络、互联网医院、远程会诊、可穿戴设备使用等服务能力,发挥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提质增效作用。推进“互联网+”发展,按照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设要求和标准,加快推进医保数字化建设。

五、推进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现有医疗卫生资源结构,加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力度,提升设施设备现代化水平。实施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提升工程,围绕县域医学中心和救治中心,建设县医院医技综合楼。实施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工程,推进妇女儿童健康服务能力建设、职业病防治体系建设、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能力建设。严格预检分诊,医疗卫生机构要设置规范的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医废暂存、医疗废水处理等设施,加快补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短板,建设重点区域鼠疫防控监测站点。

(二)提升县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县级医院提标扩能,充分发挥县域医疗卫生服务龙头作用,稳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基层服务能力提升。探索县域内病床统筹管理。全力推进县域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等5个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县域检验、心电、病理、影像、消毒供应等5个医学中心作用。提升儿科、传染性疾病科等专科能力,重点提升急诊急救、病理、麻醉、老年病、康复医学、重症医学等弱势学科能力。建立城市公立医院对口支援机制,落实三级医院对口帮扶等机制,加强医疗卫生人才交流,强化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三)加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加快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服务全覆盖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切实承担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发挥中藏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和低成本服务。完善医师工作规范,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形成主动、连续、综合、有效的服务机制,逐步建立居民健康“守门人”制度,筑牢基层卫生服务基础。以县域紧密型医共体为平台,促进县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乡(镇)卫生院。

(四)提升院前急救和血液保障能力。加强紧急医学救援机构和采供血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有效保障医疗临床正常用血和突发应急事件医疗用血需求,配备相应的医师、护士及救护车司机等。统筹优化采血点布局,增加固定献血屋、采血车、送血车,建设各级血液机构与重点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数据交换平台。对采供血、院前急救的成本和价格重新核定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五)持续完善优化医疗服务。持续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体系,强化医疗质量管理,落实医疗质量核心制度,确保医疗质量安全。加强临床药事管理,规范临床用药行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规范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工作,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进一步推动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深入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创新服务方式,增进人文关怀,切实保障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和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的健康服务需求。加强平安医院建设,巩固“调保防赔”医疗纠纷化解联动机制,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切实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加强医德医风教育,规范医疗机构从业人员执业行为,促进医疗行风建设。加强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管理,保证基金的合理筹集和有效使用。

六、促进妇幼健康服务高水平发展

(一)提升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健全以妇幼保健机构为核心、以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以危重症救治中心为支撑的妇幼健康服务网络。坚持保健与临床相结合,健全青春期、育龄期、孕产期、更年期、老年期等妇女群体健康管理模式。加强“青春健康”工作宣传和普及。保障母婴安全,规范医疗机构产科质量管理体系,巩固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妊娠风险筛查评估、高危专案管理、危重症救治、孕产妇死亡个案报告、约谈通报等核心管理制度。规范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增补叶酸项目。完善宫颈癌和乳腺癌综合防治体系,扩大筛查覆盖面,提高人群筛查率,加强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和诊断技术应用。全面落实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等的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提高感染妇女随访率。增强生殖健康知识宣传,保障妇女享有知情选择权,开展产后和流产后避孕节育服务。

(二)完善儿童健康服务体系。以妇幼保健机构、综合医院儿科为重点,健全基层儿童保健服务网络,加强新生儿科、儿科、儿童保健科建设,完善儿童急救体系。构建覆盖城乡居民,涵盖孕前、孕期、新生儿的各阶段出生缺陷防治体系,完善出生缺陷监测网络。加强危重新生儿救治保障投入,加强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母婴设施建设,加强儿童保健门诊标准化建设。扎实开展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提高托幼机构常见病预防保健能力,加强流动、留守及困境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建立健全多部门协作的儿童早期发展工作机制,开展涵盖良好健康、充足营养、回应性照护、早期学习、安全保障等多维度的儿童早期发展综合服务。改善儿童营养状况,加强婴幼儿科学喂养指导。开展儿童生长发育监测评价,开展个性化营养指导,保障儿童充足营养。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和肥胖防控,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七、促进中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一)提升中藏医药服务能力。加强县民族医院基础设施、重点专科和县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建设,规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拓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开展中医特色健康管理。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充分发挥中藏医药在防治慢性病、养生保健、疾病预防控制以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疾病的能力。持续开展“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和中藏医药四级师承教育工作,培养和引进中藏医药业务骨干和实用型人才,壮大中藏医药人才队伍。设立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特设岗位,通过人才引进等办法,每年引进2-3名中医药专业本科生,通过五年培养,使其转型为全科医生,服务卫生事业。大力发展中藏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开发推拿按摩、针刺艾灸、拔罐药浴、药膳美食等可体验、可消费的养生保健旅游系列产品。加快养生保健产品进景区、进宾馆、进餐馆、进乡村步伐,推进中藏医药与养生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二)开展中藏医药传承创新。深化基础理论、诊疗规律、作用机理研究,开展防治重大、难治、罕见疾病和新发突发传染病等临床研究。统筹名老中藏医药专家资源,开展名医学术经验传承。大力加强中藏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中藏医药人才培养计划。通过临床跟师带教、典籍研读、实践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培养一批传承名医学术经验、掌握中医思维、实践能力强、中医临床疗效好的中藏医药人才。积极开展基于经典名方、院内制剂、名老中医经验方等临床有效方药的中药新药创新研制工作,力争形成疗效明显、品质优异的知名中药。

(三)推动中藏医药产业发展。大力推行“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和“订单式”生产,开展藏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持续推进锁阳等优势品种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着力打造地道药材优势产区。引导发展藏中药材初加工,不断提高清洗、分选、切片、烘干、包装等全程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引进龙头企业研发藏中药材颗粒、针剂、粉剂和保健品、药用辅料、药食同源等精深加工产品,发展药膳、药养、药旅、药浴等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着力发展大健康产业。促进藏中医药文化传播,推进藏中医药文化和藏中医药开放合作发展。实施促进中藏医药传承创新工程,推进肃南县中藏医康复理疗综合中心建设项目。

八、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一)落实国家生育政策。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依据国家全面三孩生育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现行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研究制定与生育政策相结合,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给,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体系,促进新形势下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研究制定生育支持政策,就业支持、税后优惠、社保补贴等奖励政策,完善住房、教育、假期等配套支持举措,减轻家庭生育负担,应对低生育率人口结构问题,鼓励和支持群众按政策生育、为群众生养子女创造有利条件。

(二)建立健全机制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加大计划生育家庭扶助力度,完善“奖励、优先、优惠、扶持、救助、保障”“六位一体”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使之制度化法律化,成为消除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健全计生特殊家庭扶助关怀机制,建立“暖心家园”,进行经常性生活帮助和心理疏导,做到“三必到”(“三必到”是指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做到重大疾病必到、重要节日必到、突发事件必到)。巩固和落实计生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就医绿色通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三个全覆盖”。积极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多元关爱的计生特殊家庭扶助关怀机制。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出生缺陷。加强科学育儿指导服务,推进健康家庭建设,广泛开展面向家庭的“生育指导、家庭保健、科学育儿、养老照护、家庭文化”宣传指导服务,建立全县统一规范的长效工作机制。

(三)健全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立完善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落实支持托育机构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宣传教育和社会监督。规划建设与常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及配套安全设施。加强对家庭的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增强家庭科学育儿能力。加大对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支持力度,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试点工作。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保障婴幼儿的身心健康。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建设。鼓励通过规范监督下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开办托育机构,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提高照护服务能力。加强托育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依法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四)健全完善人口监测制度体系。健全人口动态监测、研判和预警机制,加强部门之间在户籍、婚姻、出生、死亡、迁移等领域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应用。健全完善快速调查和数据直报制度,坚持人口监测数据月报制度,定期汇总分析监测数据,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构建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计划生育政务服务体系。

九、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一)提升老年健康服务水平。推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实施,完善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化老年健康教育,开展老年健康素养提升和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加强老年人自救互救应急救护技能培训。加强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完善老年人健康档案,开展老年人营养改善行动。加强老年人群重点慢性病的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及分类管理。实施失能预防项目,降低老年人失能发生率。强化老年人用药保障,建立老年慢性疾病长期处方制度,推进老年用药处方就近流转及药品上门配送。推动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失能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巡诊送药等上门服务。加强护理、康复医疗机构建设,推动县医院设立康复医学科,支持乡镇卫生院利用现有富余编制床位开设康复、护理床位。开展中医特色老年人康复护理服务。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具备服务能力的基层养老机构,为居家和各类机构的失能老年人提供长期护理服务。

(二)促进医养结合事业快速发展。实施居家医养结合全覆盖行动、社区医养结合双促进行动、医养结合机构改拓建行动和中藏医药医养康融合推进行动,提供精准化健康期管理、患病期治疗、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等医养结合服务。开展老年医疗护理员和养老服务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扩大老年护理服务队伍。建立全过程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突出居家社区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扩大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有效供给。

十、优化卫生健康人才体系

(一)强化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完善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推行以需定招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医教协同,持续推进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科学制定医学人才需求规划和年度计划。强化继续医学教育,鼓励基层医疗机构低学历人员通过高职扩招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推进“互联网+医学教育”,健全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网络,推动继续医学教育公平、可及。扩大全科、儿科等紧缺专业培训规模,建立培训招收计划与临床岗位需求紧密衔接的匹配机制,满足行业需求和人才培养需要。逐步建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推进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不断提高临床医师专科诊疗水平。推进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探索建立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一批临床医学专业基础扎实、防治结合的公共卫生人才。

(二)加强卫生健康人才引进。立足紧密型医共体的工作实际,激活卫生人才用人机制,给予医疗卫生单位用人自主权,建立灵活的引进人才机制,探索通过备案制和政府购买服务,对急需紧缺人才加大引进力度,以解决部分学科人才短缺问题。同时,为便于紧密型医共体有效管理调配人员,推行卫生健康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县管院聘”管理体制,建立医共体统一管理、医院按岗聘人、专业技术人员有序合理流动的用人机制。

(三)落实卫生健康人才待遇保障。深化卫生人才薪酬制度改革,提高医务人员的阳光收入。进一步改革完善职称评审制度,坚持实践导向和科学评价,突出品德能力和工作业绩,科学设置评价标准,鼓励医务工作者扎根防病治病一线。改善医务工作者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指导医疗卫生机构合理配置工作人员,保障医务工作者休息休假时间。加强对卫生健康从业人员职业危害和劳动安全卫生防护培训,做好防护物资和设备储备。定期组织医务工作者体检和心理健康评估,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和疏导。

依法依规保障卫生健康从业人员获得工资报酬、福利待遇、社会保险等合法权益,确保卫生健康从业人员待遇保障政策措施落地。要统筹考虑编制内外卫生健康从业人员薪酬待遇,实现卫生健康从业人员同岗同薪同待遇。实施科学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制度,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对于在卫生健康事业工作中做出杰出贡献和长期从事卫生健康事业工作的工作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十一、高质量推进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

加快建设互联互通的医疗信息网络,利用远程诊疗弥补基层人才短板,依托视频会议系统加大对基层人员的常态化培训。推进5G技术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利用。利用县、乡(镇)互通的电子病历评价系统,加快医院信息化提升工程,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发展。配备1-2名信息化工程师,巡回解决处理医疗机构网络和系统维护工作。

十二、推进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一)巩固提升健康扶贫成效。推进健康扶贫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健康中国行动深度融合,实现工作重心由补齐短板、解决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向提升农牧村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夯实乡村振兴健康基础转变,工作机制由集中攻坚向常态推进转变,政策导向由特惠向普惠转变,工作方法由事后保障向事前预警转变。持续推进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实施县医院提标扩能工程,着力解决制约基层发展的人才问题。加强健康促进,建立长效健康危险因素防控机制,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精准开展对口支援、帮扶工作,包括市县级专家进卫生院坐诊、技术指导、惠民义诊活动等,让老百姓在预防疾病、健康保健、就医治疗等方面得到方便。

(二)加强民族地区卫生健康工作。建设优质高效的卫生服务体系,开展更广泛的健康促进行动,不断创新发展民族医药,持续巩固提升健康扶贫成果,推动改革创新取得更大成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实施好卫生健康人才战略,全面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普及行动、民族医药创新行动和“互联网+医疗健康”行动。

十三、推进卫生健康法治建设

(一)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卫生与健康法律制度和政策环境,推进健康相关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提高服务效率。继续深化药品、卫生与计划生育机构等审批改革。推进健康相关部门依法行政。加强健康领域监督执法体系和能力建设,推进集公共卫生、医疗卫生及计划生育等为一体的综合监督执法。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快构建卫生健康系统事先、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建设。强化个人对医疗机构费用的监督、质疑与维权申诉,有效缓解医患纠纷。

(二)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健全完善食品安全工作体系,提高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及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依法履职能力。健全强化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做好企业标准的备案管理,助力食品相关产业发展,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全力以赴做好当前的食品安全工作,保障城乡居民“舌尖上的安全”。做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风险评估工作,持续开展食源性疾病、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食源性致病菌、放射性污染物的监测评估。推动落实国民营养计划,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的营养健康水平。

(三)深入开展卫生健康监督工作。完善综合监管制度,建立完善综合监管协调工作机制,健全运转有效的统筹协调、联席会议和综合监管信息互通共享制度。建立完善医疗卫生信用体系,积极开展信用监管。研究制订监督举报制度、联合惩戒制度,切实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综合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检查、暗访检查、投诉举报等相结合,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加大职业卫生监督工作,进一步提升职业卫生执法能力。继续开展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开展传染病防治专项执法行动,重点加强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监督。切实加强公共卫生监督工作,继续推进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和卫生许可告知承诺制改革。做好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重点加强公共场所和生活饮用水日常卫生监督和重点抽检,加强消毒产品及涉水产品的监督。持续开展学校卫生监督工作。全面加强执法稽查工作。督促综合监督执法机构规范监督执法行为。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持续推进“党政同发力,两肩挑一担”,加强卫生健康系统党的建设,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落实中央、省、市、县重大决策部署,促进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创造性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统筹做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与体制机制改革、群众卫生健康需求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基层卫生能力提升与新型城镇化及乡村振兴战略、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与疫情常态化下生产生活的有效衔接。

二、强化政策保障

建立和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加大财政对卫生健康事业支持力度,落实对公共卫生投入倾斜政策。制定规划实施的配套政策文件,对规划各项政策和措施进行细化完善,明确各个阶段所要实施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有效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支持和专项债券项目等。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依法进入卫生健康行业。所有卫生健康服务机构基本建设均纳入本地国土空间规划,并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

三、加强宣传引导

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维护促进人民健康的重大战略方针政策,宣传推进“健康肃南”建设的重要意义、总体战略、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构建立体宣传网络,加强正面宣传、舆论监督、科学引导和典型报道,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引导公众树立尊重医生就是尊重生命的理念,增强对卫生健康工作和医务工作者的理解认同,积极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良好氛围。加强对优秀医务工作者的宣传,大力表彰奖励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医德医风标兵等,选树先进典型,弘扬崇高精神,提高医务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认同感。

四、抓好行风建设

始终把维护群众的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深入开展医疗卫生健康机构行风建设,进一步完善各类医疗卫生健康机构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监督机制。积极推行合理治疗、合理收费、合理用药,及时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不断完善服务流程,切实提高各类医疗卫生健康机构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对医疗卫生健康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质量。着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积极开展医患沟通,建立相互尊重、信任、平等、合作的医患关系。

五、实施监测评估

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测、评估和督导,加强对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项目的动态跟踪和实施效果的评估。定期公布主要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大政策与重大工程的进展和落实情况,以本规划为基本依据,制定和实施相关年度计划。重视规划项目的实施,通过规划引领项目,依靠项目落实规划。定期对规划实施进展情况进行总结,并对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对策。建立“手续简、战线短”的卫生与健康工作反馈机制及“健康影响综合评价”制度,强调反馈和相关调整的及时性,问题发生时,确保最短时间反馈并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