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620721003/2022-00057 | 发文字号 | 肃政办发〔2022〕26号 |
---|---|---|---|
关键词 | 发布机构 | 肃南县政府办;肃南县自然资源局 |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责任部门 | |
生成日期 | 2022-04-06 09:26:38 | 是否有效 | 是 |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省市驻肃)各部门、单位: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十四五”林业草原发展规划》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肃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3月30日
前 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肃南县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建设美丽肃南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的关键阶段。肃南县将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林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统领,持续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坚持以水定林、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区施策,持续抓好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森林和草原作为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十三五”期间,全县通过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重点公益林、湿地保护管理、城乡造林绿化、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草原鼠虫防治、草业开发加工等重点工程建设,狠抓资源保护、林权改革、草原奖补机制、产业发展、科技推广,促进了全县造林绿化水平,提高了草原生态保护,改善了生态环境,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强调“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这为甘肃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河西走廊祁连山脉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甘肃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指示精神,以新时代的新站位新视角,准确认识把握省情,认真汲取甘肃省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的深刻教训,举一反三,果断调整发展思路,将构建生态产业体系作为甘肃省发展的主攻方向。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切实把握林草事业发展重大历史机遇,打造“一带一路”生态制高点,促进全县林业和草原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共肃南县委关于制定肃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甘肃省林业草原发展“十四五”规划》,在全面总结“十三五”林业和草原建设成效经验的基础上,研究编制了《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十四五”林业草原发展规划(2021-2025年)》,《规划》将通过林草湿地修复和林草监测平台建设,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第一章 规划摘要
一、规划名称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十四五”林业草原发展规划(2021—2025年)。
二、主管部门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自然资源局。
三、承担单位
甘肃国源土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四、规划范围
肃南县红湾寺镇、皇城镇、康乐镇、马蹄藏族乡、白银蒙古族乡、大河乡、明花乡、祁丰藏族乡等8个乡(镇)。
五、规划期限
规划基准年:2020年;
规划期限:2021年—2025年。
六、规划内容
结合“十四五”期间实施的林草湿地修复项目和林草监测平台建设项目,本规划内容如下:
1.林草湿地修复项目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80万亩;
——三化草场治理200万亩;
——退化草原补播30万亩;
——毒害草治理30万亩;
——鼠虫害治理1000万亩;
——改善水鸟栖息地190公顷;
——湿地修复15万亩;
——盐碱化土地治理5万亩;
——营造生态公益林1.5万亩;
——新建木本油料经济林1.5万亩;
——种植饲草3.75万亩;
——工程治沙0.75万亩;
——退化人工林分修复1万亩。
2.林草监测平台建设项目
——动植物保护监测站6个;
——专业保护监测设备仪器;
——保护监测监管大数据平台;
——森林管护员岗位567个;
——肃南县祁连山国家公园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实训楼、科研院所、示范场、动植物培育繁育基地、生态廊道等基础设施;
——肃南县森林草原防灭火应急保障体系建设项目。
七、规划投资
规划总投资192296万元,其中:林草湿地修复项目投资100875万元,占总投资的52.46%;林草监测平台建设项目投资91421万元,占总投资的47.54%。
八、资金来源
规划投资192296万元,通过国家扶持资金、专项资金、整合其他资金等方式解决,同时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吸引企业、农牧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以及社会组织等多元化投资建设。
九、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防火条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8.《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
9.《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草原条例》;
10.《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草原防火条例》。
(二)技术规范
1.《森林抚育规程》(GB/T15781—2015);
2.《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16);
3.《营造林总体设计规程》(GB/T15782-2009)
4.《草原健康状况评价》(GB/T21439-2008);
5.《退化草地修复技术规范》(GB/T37067-2018);
6.《重要湿地监测指标体系》(GB/T27648-2011);
7.《防护林经营技术规程》(LY/T2496-2015);
8.《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1607-2003);
9.《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LY/T1690-2017);
10.《退化防护林修复技术规程》(LY/T3179-2020);
11.《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规程》(LY/T2651-2016);
12.《森林防火瞭望台瞭望观测技术规程》(LY/T1765-2008);
13.《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LY/T2581-2016);
14.甘肃省地方标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DB62/T548-1998)。
(三)政策文件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21〕7号);
2.国家发展改革委 自然资源部《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2020年6月);
3.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促进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林改发〔2019〕14号);
4.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全国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2016年6月);
5.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年5月);
6.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加快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林造发〔2014〕160号);
7.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决定》(甘发〔2018〕6号);
8.甘肃省人民政府《甘肃省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甘政发〔2018〕17号);
9.甘肃省人民政府《新时代甘肃融入“一带一路”抢占“五个制高点”规划》(甘政发〔2019〕46号);
10.甘肃省人民政府《新时代甘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文化枢纽技术信息生态“五个制高点”实施方案》(甘政办发〔2019〕106号);
11.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甘肃省林业厅《甘肃省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年5月);
12.承担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基础资料及现场调研数据。
第二章 林草生态环境现状
一、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一)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以下简称肃南县)地处河西走廊南部,祁连山北麓中段,呈一字形横贯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5市,东西长650公里,南北宽120-200公里,总面积2.0176万平方公里,区域地形狭长,横贯东西位于北纬37°28′—39°49′、东经97°20′—102°13′之间。全县由3个不连片的自然区域组成,同甘、青两省的14个县(市)接壤。
2.气候特征
肃南县除明花乡所处区域外,其他区域均属于高寒半干旱气候,温差大,四季分明的大陆性气候特点和垂直地带性变化的高山气候特点兼而有之。冬春季长而寒冷,夏秋季短而凉爽。年平均气温4℃左右,年平均降水量253毫米,蒸发量1828毫米,年平均无霜期127天,平均日照时数2665小时。干旱、低温、寒冷、大雪、冰雹、秋季连阴雨及霜冻为主要灾害天气。
3.水资源
肃南县地表水丰富,境内共有大小河流33条,总流域面积2.15万平方公里,年产水量28.53亿立方米,年入境水量14.58亿立方米,全县人均流量8.4万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流量的32倍、全省人均流量的56倍。境内有冰川964处,冰川总储量159.154亿立方米,成为河流的主要补给源。同时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下渗形成了丰富的地下水。
4.植被状况
肃南县不仅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更有丰富的牧草资源。境内森林属祁连山原始森林,天然森林资源以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为主,其中青海云杉为主的森林多位于海拔2300—3400米之间,集中分布于阴坡、半阴坡地带,既是祁连山植被的精华,也是水源涵养功能发挥的主体,更是辖区内动植物的天然乐园。而种类繁多的优质牧草造就了肃南发展畜牧业的独特优势,丰富多样的天然草场约占全县总面积的70%,是甘肃省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全县天然植被有大量适宜于草原、荒漠及雪山生长的沙生植被,还有100多种中药材和19种主要珍贵野生动物,如名贵药材的芨芨、沙竹、甘草、锁阳、黄芪、雪莲等,有属于国家二级保护的植物苁蓉、蒙古扁桃、裸果木等。
5.土地资源
根据肃南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肃南县土地总面积3026.5万亩,其中农用地面积1507.1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9.80%;建设用地面积5.1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17%;未利用地面积1514.2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0.03%。水源补给除积雪和降水外,冰川占有很大的比重,总储量159亿立方米。
(二)社会经济概况
全县辖3镇、5乡(红湾寺镇、皇城镇、康乐镇、马蹄藏族乡、白银蒙古族乡、大河乡、明花乡、祁丰藏族乡)、102个行政村,总人口39308人,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县,也是全国唯一的裕固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7.43%。自治县人民政府驻红湾寺镇。202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0.25亿元,增长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9亿元,增长5.12%;第二产业增加值10.60亿元,增8.6%;第三产业增加值11.76亿元,增长2.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75691元,比上年增长5.1%。三 次 产 业 结 构 由 上 年 的26.11:29.86:44.03调 整 为26.09:35.04:38.87。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0.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上升5.1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下降5.17个百分点。
(三)草原资源
肃南县划定基本草原面积2677.55万亩(包括甘肃省绵羊繁育技术推广站和宝瓶河牧场),除两场外,冬春场草地1124万亩,夏秋场草地971万亩。植被盖度15%-90%。天然草地牧草总贮量14.301亿千克,其中:夏秋场牧草总贮量7.343亿千克,冬春场牧草总贮量6.958亿千克。天然植被有藻类植物门1科2种、蕨类植物2门5科6属7种、裸子植物门3科3属7种、被子植物门63科292属690种(包括亚种、变种和变型种),其中:饲用植物32科154属378种,有毒有害植物5科10属34种,药用植物52科94属155种。肃南县地处新蒙大陆与青藏高原交界地带,复杂的地形和多样的气候,形成了不同植被群落和生境景观。为了卓有成效地培育改良草原,保证各项措施的实施,因地制宜地开展草原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根据肃南县草原类型、自然条件特、草原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按照地域分异规律,肃南县草原补奖方案将草地类型合并为5个类,即:荒漠草原、荒漠化草原、典型草原、草甸类草原、高寒草原。
(四)林业资源
根据2019年全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统计资料显示,林地面积593.41万亩,其中:乔木林地126.64万亩,疏林地19.68万亩,灌木林地430.32万亩,未成林地4.31万亩,苗圃地0.22万亩,无立木林地4.05万亩,宜林地8.12万亩,林业辅助生产用地0.07万亩。森林覆盖率14.13%,林木绿化率为20.59%。其中纳入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补助的公益林面积79.64万亩,全部为国有。
林木资源全县活立木蓄积量11837203立方米,其中:有林地蓄积11420222立方米,疏林地蓄积375740立方米,四旁树蓄积19934立方米,散生木蓄积21307立方米。主要由青海云杉、祁连圆柏、山杨等树种蓄积构成。
二、林业生态建设
(一)林业生态建设成就及优势
肃南县“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全县(天保工程区外)森林覆盖率达到9.76%,林草植被覆盖率达到87%;禁牧面积684.23万亩;草畜平衡面积1407.67万亩,划定基本草原2677.55万亩,草原防蝗面积297.9万亩,草原鼠害防控面积305.4万亩。生态公益林管护面积不低于90%;林业总产值达到6000万元;建立森林防火减灾长效机制;初步建立林业科技推广、病虫害防治监测预报体系,实现林业信息化;县城人均公共绿地达到3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提高到72%以上,乡镇所在地绿化覆盖率达到58%;林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0%;公众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满意度达到90%。初步建立起全县森林生态体系,完成生态建设的基础性任务,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加速发展,生态环境和谐优美,生态文化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1.生态保护修复成绩显著
“十三五”期间,肃南县完成马蹄乡新一轮退耕还林254亩;完成三北工程人工造林0.2万亩;封山育林1.6万亩;中央政府补贴造林0.1万亩;对非天保工程区79.65万亩重点公益林进行有效管护。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627万亩、封山(沙)育林(草)10.4万亩,完成退耕还林3254亩,补植补造5900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补助资金272万元,全县有林地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实现双增长。
肃南县完成育苗1300亩,其中新育苗600亩,留床培育700亩;加大林业适用技术推广,引进红丰杏、珍珠油杏、金太阳林果新品种3个,新技术2项,推广杏王、凯特、金杏梅新品种3个,新技术2项;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完成义务植树3307亩、植树63.06万株。在明花乡前滩村、双海子村、康乐镇桦树湾村完成新增经济林1000亩,实施经济林提质增效500亩,主要栽植新疆吊干杏和珍珠油杏。
2.城镇园林绿化和乡村绿化建设成效斐然
肃南县投入资金150万元,在滨河路桦树湾段完成城区道路绿化0.5万平方米,在单位庭院完成绿化0.2万平方米。加快生态县城和小集镇建设,大力推进森林进城、花木围城、园林美城等生态景观工程绿化,扩大城市绿量,丰富绿化景观,在城区街道完成草本花卉种植30万株。完成城区苗木“查漏补缺”,补植垂榆、杨树等乔木500余株;丁香、重瓣榆叶梅、白榆、金叶榆、紫叶矮樱等各类灌木1.8万多株;完成花卉储备0.12万株,栽植芍药700株、欧洲玫瑰300株,主街区及各公园广场地栽各类花卉27万株,县城新增园林绿地1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面积175万平方米,园林绿地面积达118.65公顷,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0.05公顷,县城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64%、65%、44.57平方米,城区新增公共绿地面积11.6万平方米;深入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四化新村”行动、“美丽乡村”建设,先后建成省、市、县级新农村生态小康村镇绿化示范点12个,市、县级“园林式”“花园式”单位13个,单位庭院绿化率达到36%。
3.林业资源管护切实加强
实行最严格的林业资源保护制度,截至2020年,肃南县公益林实际管护面积79.64万亩,管护率达到100%。纳入生态公益林补偿面积79.64万亩,获得上级下达补偿基金1078万元,其中兑现集体、个人4万元,劳务费、森林火灾预防与扑救费、公益林资源档案管理费、管护基础设施建设费,检查、监督、验收、宣传等费用1074万元。
提标基金239万元,主要用于劳务费、管护站点维修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费用的支出。专职生态管护员85人;防治林业有害生物面积2.22万亩;购置 GPS7个,望远镜20个,笔记本电脑4台,台式电脑5台,平板电脑1部,打印机4台,彩色打印机1台,巡护摩托车6辆,太阳能发电设备2套;新建防火器材库4间;维修防火道路20.5公里,投资20万元;在明海林区封育2.25万亩,架设铁丝围栏22.2公里;新建公益林管护站1座,建筑面积150平方米;制作公益林宣传界碑150块;制作护林防火钢结构固定宣传牌、宣传画册、条幅、防火旗、防火宣传碑喷绘布若干等。
4.林业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
“十三五”时期,肃南县组织人员编制肃南县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和7个林场改革实施方案,并经市人民政府和县国有林场改革领导小组批复,落实中央财政下达国有林场改革补助资金2126.5万元,其中:拨付7个国有林场养老、基建、生态修复资金1493.6万元,剩余630万元资金用于解决国有林场改革中的历史遗留问题。林权综合配套改革扎实推进,全县林业专业合作社达19家,面积1645亩。新增林业贴息贷款202万元,新增肃南县鸿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鼓励林农发展林下养鸡、林下种草、种药等,完成林权流转127亩,林下经济产值任务90万元。对家庭林场、发展果树经济林进行了提质增效工作。
按照《甘肃省国有林场改革评估验收办法》,认真落实国有林场改革工作和国家考核验收准备工作,编制上报了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国有林场“三定”改革方案,确保国有林场改革工作通过国家验收。
(二)林业生态环境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林业资源丰富并分布不均
肃南县的林业资源分布具有水平和垂直性。在海拔较高的山地区域,寒温性青海云杉林广泛分布山地的阴坡、半阴坡位置,阳坡为草原,构成了山地森林草原景观,这也是此地区主要森林植被,面积较大,主要为纯林,林分构成为:青海云杉、灌木、草本、苔藓植物等。还有寒温性祁连圆柏林,分布于海拔较高的山地的半阴坡、阳坡、半阳坡,呈矮林或疏林,多为单层纯林。另外,还分布着温性青杆、油松林、温性落叶阔叶山杨和其他混交林等。在祁连山东部分布着常绿阔叶林和灌木丛等林业资源。
2.森林植被生态系统脆弱
虽然林业资源丰富,森林物种丰富,但是森林生态系统比较脆弱,整体功能不强,系统反馈调节能力较差。再加上不合理的人为活动的影响。如: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耕地等,致使生态植被遭到破坏,林地被侵占,林业资源的更新能力不足,无法抵御对自然和人为活动的干扰。在气温上升,人为破坏的影响下,森林植被带出现上移的现象,群落结构简单,抵御灾害和虫病的能力下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生物多样性因森林生态系统退化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3.林业资源发展缺乏科学的观念
在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中,需要各个相关部门的协调与联合,林业部门虽然具有重要的任务,但是也需要其他部门与之相结合,共同解决林业资源发展的问题。目前来看,肃南县地区的林业资源发展观念比较落后,没有根据林业资源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目标,进行改革创新,没有以一个科学的发展观念为指导。还是沿用传统林业经营思想,固步自封。没有认识到现代林业资源发展观念的具体要求,没有认识到公众参与林业决策和经营管理。近年来,林业发展面临森林经营主体逐步多元化、林业服务体系建设薄弱、林业资源管理任务增多,再加之保护区内的国有林场全部上划,林业部门面临严重的技术人才短缺,人才队伍出现断带,导致各项设备、技术应用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业工作的有序开展。
4.林业牧业发展相矛盾
在肃南县林业资源发展中,林业牧业矛盾比较明显。在林牧业发展中,往往是片面地强调其中一方的发展,致使二者发展不协调,矛盾不断增加,从而限制了林业和牧业的共同发展。位于北部平原的明花乡可造林区域均为牧草地,宜林地极少,如果进行人工造林,容易导致“一地两证”问题出现,引发林草重叠矛盾;造林成本不断上升,造林投入标准偏低,造林投入总量不足。目前来看,此地区的林业发展政策不科学,草场保护力度不够,过度放牧也导致草料不足,影响了牧业的健康发展。二者的矛盾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5.公众参与力度不高
公众参与是促进林草业资源可持续性的重要途径。肃南县的林草业发展中,与群众分离,没有认识到公众参与的重要性,致使林草业资源孤立发展,缺乏群众基础,其实际效益发挥不出来,与公众的利益联系也不够紧密,不利于林草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要想实现林草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林草业资源经济效益与公众利益结合起来,加强与公众的联系,鼓励公众自觉参与到林草业建设中来。
6.资源监管压力增大
由于林草上划移交,资源管护队伍匮乏,加之森林、草原面积不断增加,林草业有害生物和火灾发生风险增加,增加了资源管护难度。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有限,监管资金投入不足。随着禁牧还草等政策实施,发生火灾概率逐年上升,防火压力增大。由于历史多方面原因,肃南县目前的重点林区、国有林场、基层站点基础设施设备不够完善。林区巡护道路、防火道路、巡护车辆、自动监控设备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巡护监管手段滞后、科技含量低,导致资源管护信息化程度较低。
7.林业产业有待进一步调整
肃南县目前几乎没有全国或者区域知名度的林业产品,难以形成上下游产业链,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亟需在龙头企业带领下,加强精细加工,产出高品质林业产品,提高附加值。
三、草业生态建设
(一)草业生态建设成就及优势
1.实施草原综合治理,有效促进草原生态保护
肃南县坚持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积极争取实施生态保护治理项目,落实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封山育林、流域综合治理、人工增雨等生态保护措施。加强草原防火工作,强化草地生产力监测调查工作,分析草地生产能力动态变化,核定适宜载畜量与现实载畜量,及时发布草原监测信息,为调整畜群结构、储备饲草料、防范自然灾害提供科学依据。按照“四个不变”和“三个明确”的原则,开展了基本草原划定试点工作。共完成草原围栏1520万亩,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奖面积2091.9万亩,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和核心区共702.83万亩草原实施禁牧,其他1389.07万亩草原实行草畜平衡,将牧户落实禁牧草原管理和草畜平衡制度同草原生态保护补奖资金挂钩。已通过舍饲半舍饲养殖、草原流转、异地借牧和压缩牲畜规模等措施,全面完成减畜任务,减畜10.18万个羊单位。累计完成草原虫鼠害防治1941万亩。草原生态得到逐步恢复,全县草原平均总盖度72.4%;草群平均高度16厘米。
2.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生产方式进一步转变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的实施,有效转变了农牧民的传统思想观念和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通过发展人工草地、推行舍饲养殖、开发绿色产品、发展特色经济,不断树立少养、精养、高产、高效的经营理念,全县舍饲率已达到75%。扶持和培育畜产品加工企业,依靠企业带动,延伸绿色产品产业链条,促进农牧民群众生产经营方式由粗放管理向设施集约管理转变,牧业经济发展由草原畜牧业向设施畜牧业、生态畜牧业转变。同时,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通过发放休牧草原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牧草良种补贴和牧民生产资料补贴资金,弥补了农牧民因休牧和草畜平衡而减少的部分收入,基本做到了在推行休牧和草畜平衡的同时,农牧民的生活水平无大的波动。
3.人工种草面积不断扩大,草原压力逐渐减轻
为了有效提高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成效和退牧还草工程建设效益,切实落实禁牧休牧、草畜平衡制度,肃南县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不断扩大饲草料种植规模,加快优质牧草推广步伐。提出了牧区以多年生牧草补播与一年生牧草种植并举,建立较为完善的饲草料生产基地,为推进草畜平衡制度的落实、发展规模养殖和育肥生产提供支撑;农区、半农半牧区树立“为养而种、农牧结合、以农促牧”的发展理念,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扩大饲草料种植面积,为舍饲养殖和育肥生产发展创造条件。全县饲草料种植面积达到12.1万亩,牧草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优质牧草的推广,为大力发展设施畜牧业,推进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减轻天然草原压力,促进草原生态保护提供了有效支撑。
4.草原确权登记工作全面完成
为确保草原确权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成立了以县政府相关领导干部为组长,以成员单位及乡镇领导为副组长,8个草原确权工作推进组和102个专项工作组,深入各乡镇,及时解决草场矛盾纠纷及存在的问题,依法推行草原确权工作,并在农业农村局(原农牧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截至2020年,肃南县草原确权登记工作已全面完成。
5.草原监督执法工作情况
实行最严格的林业资源保护制度,截至2020年底,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检查排查工作。出动执法人员80人次,排查采石、采砂场6处;排查草原生态旅游点8处;查处非法挖沙案件1起。
(二)草业生态环境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生态环境脆弱,生态恢复压力大
肃南县平均海拔3200米,境内大部分地区属于湿润山地草原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严酷的自然气候下,牧草返青迟,秋季枯黄早,发育的植物个体矮小稀疏,这就决定了高寒地区草地生态的脆弱性。加之过去草原重利用,轻建设、轻保护,加之不合理的放牧制度,长期超载过牧,导致肃南县草场退化、沙化和碱化,同时鼠虫危害加剧,草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近年来,肃南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生态与生产并举、治理与改良并进的方针,积极落实草原保护制度措施,大力推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工作及种草养畜、设施养殖,全县草原生态保护和草原畜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整体草原退化趋势得到缓解,但是局部草原退化依然没有得到根本遏制。据调查,全县退化草原面积达378.71万亩,占全县天然草原总面积的14.3%。各乡镇草原退化面积分布如下:皇城镇29.55万亩、祁丰乡39.04万亩、明花乡27.86万亩、康乐镇33.42万亩、马蹄乡57.38万亩、大河乡180.86万亩、白银乡10.6万亩。为切实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促进祁连山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构筑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亟待从根本上解决肃南县天然草原保护建设和科学利用问题。
2.草原管理服务网络体系不健全
肃南县划定基本草原面积2677.55万亩,东西长650公里,南北宽120—200公里,每一名执法人员要承担323万亩的草原监理执法工作任务,每一名技术人员要承担121万亩的草原改良和治虫灭鼠工作任务,工作量极大。由于草原面广战线长,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草原监理执法等草原管理服务网络体系。2017年虽然7乡镇设立了草原监督管理站,配备了11名专职草原执法人员,102个村村委会聘用了204名草原管护员,但还是解决不了草原监管缺失的问题。而且,肃南县地域辽阔,草原类型复杂,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特别是经过大包干30年后,二轮承包10多年来,现实情况已发生较大变化。加之近年来实施退牧还草工程过程中,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先行对部分重点生态区实施休牧,有效遏制了生态退化趋势,但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休牧草原条块分割,相互交错,村与村、户与户,甚至一户四季草场也存在休牧与草畜平衡共存或单季草场休牧的现象,一方面给农牧民生产带来了诸多不便,另一方面草原管护任务重、核查载畜量任务艰巨,给后续监管带来了诸多难题。
3.畜牧产业链存在短板,影响农牧民转产就业
肃南县是一个典型的纯牧业县,农牧民群众世代放牧为生,虽然肃南县在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短板,尤其是草原补奖政策实施后,一部分牧民特别是休牧区的牧民将告别传统的畜牧业养殖方式。舍饲养殖成本大,科技含量低,一些养殖场重建设,轻管理,资金链条和产业链条短,市场价格疲软。加之特色产业发展慢,特别是畜产品加工企业少,产品精深加工不足,带动能力弱;专业合作运行不规范,农作物秸秆开发利用缓慢的态势没有明显改进;缺乏新型经营主体,土地流转规模小,流转程序简单,制约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正常流转,难以形成规模化经营。市场建设滞后,流通渠道不畅,农牧民买难卖难和增产不增收的问题仍然存在。加之农牧民参与市场、走向市场的意识不强,产品进入消费领域的中间利润被多层分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的收入。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牧民发展舍饲养殖积极性不高,农牧民持续增收渠道窄,难度大。
4.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化程度低
肃南县牧区地广人稀、居住环境偏远,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近几年通过实施退牧还草工程、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等项目的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牧区集约化草原畜牧业还没有形成气候,牧区生产标准化养殖小区和人工饲草转化利用的专业化、社会化、集约化水平不高;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和生产设备技术落后,很难适应新时期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需要;牧区水利、交通、电力、牲畜棚圈等在内的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直接制约了牧区社会经济发展,继而影响到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后劲不足。
5.草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总体生产效益低下
肃南县人工草地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全县人工草地面积只有12.1万亩,占天然草原总面积的0.45%。有关研究表明,人工草地比例占到草原总面积的10%时,草原畜牧业的畜产品产量比利用纯天然草原提高1倍,而肃南县的实际情况与这个水平有很大的差距,特色草产业也尚处于艰难的转型转折阶段,各个产业间的发展不平衡。草原畜牧业结构仍以传统放牧养殖业为主,生产方式粗放,结构性矛盾突出,现代畜牧业在整个农业中所占比重较小,特色产业尚未变成强势产业。
第三章 林草保护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
一、意义
(一)建立保护体系,维护祁连山生态安全
肃南县位于祁连山中段北,拥有祁连山北麓70%的面积,是祁连山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甘肃河西地区乃至全国主要的天然生态屏障,也是肃南县最大的优势资源和牧民群众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广袤的天然草原与茂密的水源涵养林交错相连,形成了维系祁连山生态环境的天然屏障,被誉为“绿色水库”。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以及其他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肃南县草原生态系统面临失衡的危险,加之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更加剧了草原“三化”现象,威胁着祁连山水源涵养植被的发育。同时,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制约着肃南县草原畜牧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健全草原生态保护体系,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建立健全草原生态监测、监理、保护体系,对草原资源、草原生态、草原植被、草原生产力、草原利用等状况和退牧还草工程建设效果进行监测分析,指导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有效持续开展,使草原这道绿色长城发挥持续稳定的生态保障作用。
(二)创新发展模式,保障草原经济可持续发展
肃南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县,全国唯一的裕固族自治县,也是甘肃省八个纯牧业县之一,丰富的天然草场资源是牧民群众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和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草原畜牧业是全县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命脉,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份额在60%以上。长期以来,由于过度放牧、樵采利用,致使草原植被和生态条件越来越差,生活资源逐年枯竭,日益膨胀的生计需求与日渐匮乏的环境资源间的矛盾更加突出,生态压力日益加重。虽然近几年通过草原保护相关措施,整体草原退化
趋势得到缓解,但局部草原退化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逐步改变靠天养畜的被动局面,走舍饲养畜、科技兴牧的路子,这是肃南县畜牧业由传统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型转变的根本途径和内在要求。编制肃南县草原保护建设利用总体规划,整体构建全县草原畜牧业生态体系和发展布局,指导肃南县草原畜牧业项目实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肃南县草原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发挥比较优势,打造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
绿色发展的理念要求为人民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草原具有涵养水源、保持土壤、防风固沙、固碳储氮、净化空气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加强草原保护建设利用,恢复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态,有助于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为生态良好的文明道路奠定坚实基础。肃南县发展畜牧业历史悠久,现已成为甘肃省畜牧业发展重点县及区域性的皮、毛、肉、蛋、奶等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肃南县是典型的高原山区,复杂的地形和多样的气候,形成了不同植被群落和草地类型,加上近年来推广种植的大面积一年生燕麦混播和紫花苜蓿,丰富的饲草料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形成了发展草原畜牧业得天独厚的生产条件。境内没有现代工业污染,人类活动干扰相对较少,空气清新洁净,土壤、水源无污染,优质草原连片分布,畜牧业生产处于纯天然状态,生产环境安全度高,是发展可持续草原畜牧业和生产无公害环保畜产品的最佳环境,草原畜牧业已显示出它的独特优势和产业发展潜力,成为促进肃南县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立足于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通过人工种草及设施养殖等生产技术的集成推广和集中培训,形成有利于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技术条件,促进草原生态保护,扩大饲草供应能力,改善畜牧业生产环境,提升畜牧业生产水平和科技含量,把草原畜牧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全力打造优质、绿色、环保、安全畜产品生产基地,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从而推动肃南县畜牧业及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转变生产方式,提升畜牧业整体效益
近年来肃南县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片面追求数量扩张的外延式发展阶段,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张,造成天然草原放牧压力大,草原质量和生产能力逐年下降,草原出现退化现象;牧民对天然草原的休牧轮牧和休养生息基础条件的思想认识不深刻,传统粗放型的畜牧业经营方式与保护生态环境和转型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面对畜牧业发展的新要求和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肃南县畜牧业的发展必须实现从片面追求数量扩张的粗放式经营,向注重提高质量与效益并重、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与生产安全的可持续发展的转变,必须实现由过去逐草而牧、散养放牧的传统生产方式,向草畜平衡,暖季放牧、冷季舍饲的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的转变,经营理念由传统畜牧业生产向现代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转变。根据肃南县畜牧业发展的现实要求,建设有机统一设施完善的草原保护支撑体系,通过天然草原资源的有效保护和永续利用,减轻草原压力,遏制草原退化,保障饲草料生产供应,促进畜牧业朝着规模化、产业化的现代畜牧业方向发展,提高生产技术水平;通过规划建设和生产示范,积极推广人工种草、植被恢复及现代生态养殖、疫病综合防控、牧区防灾减灾等先进集成配套技术,不断提高畜牧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以加强草原保护的生态经济方式,通过扶持现代草原畜牧业快速发展从而带动农业全面发展和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五)推动经济发展,维护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
肃南县既是人口较少民族主要聚居区,又是全省17个插花型贫困县之一,发展是保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只有加快发展才能不断满足农牧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才能增强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才能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肃南县地处祁连山中段北、河西走廊南侧,自然条件严酷,农业生产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艰苦,瓶颈制约问题突出;特别是赖以生存的天然草原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发展经济和维护稳定的任务非常繁重。根据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提出的“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也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要重点帮助民族地区建设一批对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基础设施项目,优先安排同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中小型公益性项目”的战略部署和政策要求,根据肃南县畜牧业发展实际及其在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中的特殊战略地位,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完善、科技组装配套、技术水平一流、畜牧业循环发展的草原保护支撑体系,以天然草原保护促进畜牧业发展,充分保护天然草原资源和畜牧业发展安全,加快设施畜牧业发展步伐,改善当地牧民群众的生存、发展条件,对于构建牧区稳固的高原生态屏障、扶持特色产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大局稳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机遇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林草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始终强调“坚持绿色发展,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甘肃要“加大环境保护和整治力度”“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张掖山丹马场,听取祁连山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情况汇报后指出:“这些年来祁连山生态保护由乱到治,大见成效,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希望继续向前推进”,“保护好祁连山的生态环境,对保护国家生态安全、推动甘肃和河西走廊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只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可以成为金山银山”。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列为重大国家战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这为肃南县林草工作高位推动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方向指引。
(二)国家和省上重大决策部署,为林草工作增添了发展新动能
党中央、国务院“一带一路”建设、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等重大战略措施,为肃南县林草发展提供了多重叠加的政策机遇;国家林草行业颁布实施的《关于促进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积极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的意见》等,提出了林业草原高质量发展的思路目标。特别是在《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提出,要在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含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北方防沙带等重要区域,实施一批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形成生态保护和修复新格局,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进生态系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建设“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美丽宜居乡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为我们大力实施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发展绿色惠民产业开拓了新空间。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立省、新时代甘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生态制高点实施方案及打好防沙治沙阵地战等系列安排部署,以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创新生态文明制度为保障,努力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为林业草原发展明确了重点和措施。这些重大决策部署,为新时代肃南林草事业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三)生态产品需求的多样性,为林草工作提出了高质量发展新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民对森林资源等优质生态产品需求正发生深刻变化,强调幸福指数、追求品质生活,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更加迫切,更加期待天蓝、地绿、水净的公共环境,更加期待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园,更加期待优质便捷的生态服务。与人民群众日益迫切的生态产品需求相比,肃南县森林资源等生态基础还比较薄弱,生态产品供给还相对短缺。林草建设只有把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增加生态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保持水土、固碳释氧、吸霾滞尘、调节气候、美化环境、休闲游憩、健康养生等强大生态功能,切实增强生态产品和林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才能满足社会对生态产品的多样化需求。这为林业和草原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四)县委、县政府高位推动生态建设,为林草工作提供了难得新机遇
肃南县委、县政府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落实党中央、省委、省政府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等部署要求,以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推动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为统揽,全力开展祁连山、黑河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整改,全力打造新时代肃南县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生态制高点,全面推进以“一园四带”造林绿化为引领的大规模国土绿化,持续高位部署祁连山与黑河生态修复治理、绿色美丽生态走廊打造、防风固沙林带建设、优势生态产业发展,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县域生态系统。同时,紧紧抓住林草融合发展改革,将林业草原融为一体,统一监管自然保护地,真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的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全县林草事业全方位振兴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新机遇。
第四章 “十四五”林业草原发展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不断增加森林植被,提升水源涵养能力,维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承载力,着力构建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休闲旅游、康养健身、城乡融合的美丽生态走廊。积极践行“两山”理念,不断改善自然生态状况,提高林业在保障区域国土生态安全的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森林资源的基本方针,提高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转变和创新区域、县域林业发展模式,突出县域林业主体功能作用,促进森林主体功能发挥,持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
坚持以推动林草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全面深化林业改革为动力,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积极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全力做好建设绿水青山、保护绿水青山、利用绿水青山三篇文章,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建设上做样板,动员全社会力量,全面加快林业生态体系、产业体系和林业文化体系建设,努力构建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为描绘新时代改革新画卷提供可靠的规划保障和科学的政策指引。
“十四五”期间(2021-2025年),坚持生态建设与资源保护并重,新增绿化与巩固提升结合,通过集中实施林业和草原建设与保护各项工程,切实采取措施,动员全社会力量,扎实推进全县生态保护和修复,彻底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总体思路
依据肃南县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林业草原建设现状,肃南县属于青藏高原的祁连山冰川及水源涵养林区,应着重于加强祁连山生态保护和修复。为加强天然林保护和公益林管护,通过封山育林、人工辅助促进森林质量提升,开展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土地综合整治,实施草原禁牧轮牧、退化草原治理。加强退化湿地修复。实施水土流失、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在北方防沙带区划中,着重进行河西走廊生态保护和修复。主要做好全面加强天然绿洲和湿地生态保护恢复,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和土地综合治理,增加林草植被,开展退化林修复。加强沙化土地综合治理,保护沙区原生植被,大力开展防沙治沙。继续实行“一廊两带六片区”的全县总体布局,“一廊”为肃南县至临泽 S213绿色廊道,加强绿色廊道可视范围的森林抚育,提升景观质量。“两带”为肃南县南北两山,主要实施南北两山的森林抚育及封山育林,从而提升森林质量。“六片区”为肃南县所属各乡镇,主要加强各乡镇的“补绿”措施及湿地保护工程,在明花乡开展沙化土地综合治理等重点防沙工程。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保护优先,修复并重
始终将生态保护置于全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位置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在生态脆弱区和敏感区,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人为扰动。引入“尊重自然生命,营造自然森林”的理念,因地制宜,科学配置保护和修复、自然和人工、生物和工程等措施,通过扩展、增厚、补空、修复、连接等方式,推进形成生态保护和修复新格局,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二)坚持科学治理,综合施策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是生命共同体理念,遵循生态系统内在机理,以生态本底和自然禀赋为基础,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全面提高林草生态建设的科技含量和科技贡献率。统筹考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地理单元的连续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南部水源涵养区浅山区退化林草恢复、中部绿洲生态承载能力巩固提升和北部防风固沙生态综合治理为重点,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综合治理,优化绿色生态空间布局,构筑我国西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三)坚持以水定绿,量水而行
立足全县水情实际,围绕林和水两条主线,按照“以水定林、以水定绿”原则,宜封则封、宜造则造,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科学划定水资源承载地区分类,优化用水指标,合理确定国土绿化的布局结构和规模时序,优化用水结构,科学增加生态用水量,推进喷灌、滴灌、管灌等节水技术措施应用,推广使用保水剂等实用技术,高效利用各类水资源,严格节水管理,提高单位水资源植被恢复效率。
(四)坚持多元融合,绿色惠民
坚持在统筹兼顾中推动高质量发展,把林草建设融入到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各项工作,在打造生态宜居美丽家园的同时,完善优化林草产业布局,加快培育林草特色新型产业、发展森林休闲旅游、森林康养以及森林小镇、森林人家,促进产业富林、绿色惠民。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优良生态产品、优质生态服务的迫切需求,努力增进绿色福利和生态福祉,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五)坚持改革创新,增添活力
始终把握改革创新的正确方向,做好体制、机制、制度的完善提升,扩大改革红利、释放政策红利,拓宽投融资渠道,创新多元化投入和建管模式,释放各类主体参与林草建设的内在潜力和活力,进一步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推进形成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参与的生态保护和修复长效机制。
(六)坚持党建统领,系统治理
建立健全保障“两个维护”的制度机制,把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融入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党中央方针政策以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坚持以系统观念、系统方法推进自林草资源改革发展,统筹处理好当下与未来、全局与局部、战略与战术、重点论与两点论等关系,推动保护与保障、安全与发展、民生改善与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协同互促、相得益彰。
四、规划定位
依托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战略布局,立足肃南县林草资源禀赋优势和发展基础,围绕加快国土绿化,提升林草质量,加强资源保护,增进绿色惠民等,夯基础、求突破、勇争先,加快构建绿色生态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筑牢守好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推动“两山”理论转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更多优质生态产品需求,奋力抢占“一带一路”生态制高点,努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现代林草发展样板区。
(一)“两山”理论实践示范区
以“两山”理论为指引,畅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加快建设城乡融合、林旅融合的肃南,助力乡村振兴。大力开展林草康养休闲、特色经济林果、木本油料、优质牧草基地建设,着力打造特色明显、产业融合、绿色共享、生态高效、竞争力强的现代林草产业发展模式,努力把“两山”之路越走越宽,成为“两山”理论实践示范区。
(二)规模化防沙治沙先行区
依托国家大规模防沙治沙示范县、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园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借鉴国内外防沙治沙成果和高新适用技术,通过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模式创新,实现重点沙区规模化治理,巩牢北部防沙带,创出一条干旱荒漠区防沙治沙与区域经济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打造规模化防沙治沙先行区。
(三)现代保护治理创新区
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是生命共同体的治理思路,围绕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全面推行林(草)长制,全方位加强林草资源保护修复,构建林草现代化治理体系,全面释放生态红利,使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林草生态治理能力稳步提升,在筑牢守好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展现“窗口”引领,扛起“门户”担当。
五、规划目标
规划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底线思维、红线管理,保护优先、修复为主,利用科学,大力实施肃南县祁连山“三化”草原综合治理、肃南县祁连山草原生态保护综合修复、有害生物综合防控等工程,不断提升祁连山林草涵养水源、蓄水保土、防风固沙、维护水域生态系统平衡功能,切实发挥好西部地区生态安全屏障作用,实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目标。力争到2025年,林业方面,肃南县建设层次丰富、类型多样的网络化生态空间体系,促进城市系统与生态系统的互动与融合,推动土地空间资源在社会、经济、自然等各要素间的合理配置,明确管控指标、措施及建设指引,严格控制生态空间的建设及资源开发强度,持续维护生态系统。全面实施林长制五绿工程,牢筑生态安全屏障,促进生态惠民。
草原方面,通过大力实施以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为基本思路,大力开展天然草原保护、人工草地建设、草原补播改良、草原生态监测体系等项目的建设。力争到2025年,全县草原植被总盖度增加9.3个百分点,为79.6%,平均草层高度上升2.7cm,为21cm,每亩可食鲜草产量增加13公斤,为227.1公斤/亩;每亩可食干草产量提高1.9公斤,为81.9公斤/亩。使全县天然草原植被盖度和牧草产量总体显著提高,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草原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和服务体系。通过项目建设和工程技术措施的综合运用,使草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三化”草原治理明显,草原鼠虫害得到根本控制,逐步建立起人与资源、环境之间协调统一的良性生态系统。
结合“十四五”期间实施的林草湿地修复项目和林草监测平台建设项目,本规划具体任务如下:
1.林草湿地修复项目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80万亩;
——三化草原治理200万亩;
——退化草原补播30万亩;
——毒害草治理30万亩;
——鼠虫害治理1000万亩;
——改善水鸟栖息地190公顷;
——湿地修复15万亩;
——盐碱化土地治理5万亩;
——风沙综合治理7.5万亩(营造生态公益林1.5万亩、新建木本油料经济林1.5万亩、种植饲草3.75万亩、工程治沙0.75万亩);
——退化人工林分修复1万亩。
2.林草监测平台建设项目
——动植物保护监测站6个;
——专业保护监测设备仪器;
——保护监测监管大数据平台;
——森林管护员岗位567个;
——肃南县祁连山国家公园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实训楼、科研院所、示范场、动植物培育繁育基地、生态廊道等基础设施;
——肃南县森林草原防灭火应急保障体系建设项目。
第五章 规划任务及工程内容
一、规划任务
(一)发展经济特色林建设
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根据全县自然地理特点和经济林果品种优势,在国土绿化中深入推进林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适地适树、发挥优势、集中连片、稳步推进的原则,将陆地栽培和设施栽培相结合,突出发展优质梨、红枣、枸杞、葡萄、肃南桦等优势特色树种,积极发展文冠果等木本油料,着力打造明花乡优势林果产业和沿山冷凉区特色林果产业片。大力开展以幼园早果早丰、挂果园优质高产、老果园复壮稳产为重点的提质增效行动。
结合乡村振兴和产业扶贫,以林长制改革作为重要抓手,重点发展以木本油料为主的经济林,建设具有先进技术水平和一定规模的经济林基地。不断优化经济林产业布局,打造种植、加工、产品销售产业链。依托现有基础,肃南县计划在2022-2025年新建木本油料基地1.5万亩,建设地点为明花乡。
(二)加强交通林带建设
按照绿随路植、水利设施配套的原则,312线等省道和县乡公路为重点,把建设绿色通道和发展特色经济林、苗木花卉产业相结合,科学规划设计,统筹布局实施,选择乡土树种,乔灌草结合,多色彩搭配,全力实施通道绿化美化工程,加强断档路段补植增绿,大规模营造生态经济复合林,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备、效益显著的廊道生态安全空间,形成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绿道网、景观带、致富线,造福沿线群众,提升对外形象。
(三)深化全民义务植树
坚持生态工程建设与义务植树相结合,围绕交通林带、城市绿化和乡(镇)村庄等区域,深入挖掘潜力,结合农牧村土地确权,拓展造林空间,全县动员、全民动手,持续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创新全民义务植树载体,丰富义务植树尽责形式,调动全社会植绿、爱绿、护绿的积极性,坚持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
(四)积极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
“十四五”期间,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要紧紧围绕“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的基本思路,进一步理顺和明晰林业产权,盘活森林资源资产,规范森林资源管理,保护林业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合法利益,加快林业发展,建立起“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规范有序”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重点要推进“确权发证、分类经营、流转有序、规范管理、政策落实”等林权改革内容。在具体措施上,要全面开展确定权属和颁(换)发林权证的工作,让山有其主、主有其责、林有其人、人有其利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要鼓励和支持各种社会主体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入股、联营等方式,参与森林的流转和经营活动,推动肃南县林权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国有林场改革任务,有序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拓展集体林经营权权能,健全林权流转制度,优化政策措施,激发市场活力,吸引更多资本参与林业建设。大力推动林业科技、金融和管理创新,优化要素配置,培育新兴产业,全面增强林业发展内生动力。
(五)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根据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种类以及危害情况,选择最佳的防治时间进行药剂防治。对监测出具有潜在危险性或大面积连年发生的林业有害生物嫩梢害虫、云杉叶锈病等进行重点治理。针对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生态学特性及其主要危害方式,根据自然地形、地貌和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分布情况,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确定防治区域、防治对象、防治时期和防治措施,采用不同的药剂防治不同虫害。
(六)提升城市园林绿化
深入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围绕城市郊区、城市出入口、乡村集镇、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大力度推进绿化美化,改造提升现有公园和城市绿地的规模品质,不断增加城市绿量,填补绿化空缺,促进林网、路网、水网和运动、休闲、娱乐有机融合,加强机关单位、学校、工厂企业、部队营区、住宅小区和居民庭院绿地建设,倡导拆墙透绿和立体绿化,见缝插绿,不留死角,推动城市绿化从重数量向量质并举转变,从单一功能向复合功能转变,拓展县乡绿化面积,提高绿地质量和提升管养水平,打造特色鲜明的宜居宜游城市风貌。
(七)提升森林生态健康
坚持工程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围绕深山远山区退化灌木林地及“三化”草场,实行封山育林育草,全面禁牧、禁樵、禁垦,提高封育成效;围绕沿山浅山区重要水源地、水库边缘地、林缘区坡耕地,河滩空地、大规模实施人工造林,建设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有效提升生态功能;围绕矿山废弃地,采取污染治理、平整覆土、恢复植被等工程措施进行综合整治,修复矿区生态环境。同时,采取禁牧封育、补播改良等措施,着力治理退化、沙化、盐碱化“三化”草地,不断提升草原和林区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生态功能。
(八)加强林业科技支撑
遵循自然规律,优先选用乡土树种、草种,积极推广适生高产优质抗逆的林木植物、牧草新品种,支持和鼓励建设林木良种苗木基地和优质高产牧草基地,提高造林种草良种壮苗比重。加大科技攻关力度,破解造林绿化关键技术难题,集成配套现有抗旱造林技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鼓励林业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科技下乡、技术培训、科技普及活动,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进行技术承包和技术服务。依托应用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理念,配合省市建立国土绿化“全数据”,实现国土绿化资源协同共享。
(九)健全森林生态网络
按照肃南县林地利用规划,分区段、按年度、高标准开展规划设计,做到因地制宜、宜林则林、林跟水走、林水配套,着力打造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片的生态景观,适宜造林区要积极与农牧民协商解决补偿问题,最大限度扩大适宜造林地区域,为国土绿化总体目标任务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提升造林绿化的效果和品位。树立质量意识、精品意识,科学选择树种,严要求施工、高质量栽植,确保保栽保活保存。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造林与管护并举,落实管护责任,继续尝试聘用农牧民为生态管护员,多措并举,筹措资金,加强管护力度,强化管护措施,依法打击乱砍滥伐林木违法行为,确保栽一片、活一片、绿一片。
(十)加强林业基层站所建设
为加强林业基层站点建设、管护站点布局优化,肃南县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在明花乡对老旧场部进行更新改造,改造面积2000㎡;对明花乡莲花管护站进行维修,维修面积200㎡;对明花乡南沟管护站进行扩建,扩建面积150㎡;对皇城自然资源所进行维修改造:改建内容包括:南侧房屋拆除,新建七座防火器材库,材料选用彩钢。西侧房屋的房檐和卫生间重新维修和改造,东侧的墙面整体拆除重新建造,建造高度和原本一致。
(十一)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按照全国、省市县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工作方针,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加强防火宣传,严格管控火源,及时消除火灾隐患,使森林草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确保了森林草原资源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形势平稳。通过召开会议、张贴标语、制作宣传栏、出动宣传车、发送手机微信、短信、设置防火警示牌、悬挂横幅、彩色警示旗、发放口杯、手提袋等方式开展宣传,扩大森林草原防火宣传的覆盖面,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防火意识。在林草区要道口、醒目地段和公路两旁刷写防火标语、警句,竖立碑牌,时刻提醒、警示进入林草区人员自觉防范火灾隐患。在宣传内容上,以森林草原防灭火法律法规、森林草原火灾的危害性和森林草原防火的重要性为主,普及森林草原防火的基本知识。在宣传对象上,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多措并举,大力营造森林草原防火的浓厚社会氛围。认真落实隐患排查检查工作,加大对辖区重点部位和地区的巡查力度,开展森林草原火灾隐患排查专项行动,做到火情隐患早发现、早处置,有效遏制和减少森林草原火灾的发生。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坚守工作岗位,确保人员在岗,信息畅通。加大重点区域森林防火能力建设,在森林资源分布的重点地区、重点部位加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肃南县计划实施以下内容。
火情监测系统:配备摩托车70辆,新建瞭望塔6座,防火单兵装备200套,采用直升机灭火。
防火阻隔系统:维修防火道路1200公里。
林火信息及指挥系统:卫星电话2部,对讲机20个,应急灯200个。县级应急救援保障物资储备库8座。
扑火机具装备:配备灭火机500台,油锯500把,割灌机500台,灭火水枪500个,应急帐篷40顶,发电机20台,二号工具10000把。
二、规划内容
以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建设、退化林修复、退牧还草、自然保护地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保护修复支撑保障(森林草原防火、有害生物防治、林木种苗)等国家林草重点建设工程为依托。抢抓政策机遇,用好政策红利,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谋划储备肃南县林草重点工程项目。“十四五”时期,本着“实施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着力推进林草业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建设成幸福美好的肃南县添砖加瓦。
(一)林草湿地修复项目
1.肃南县祁连山森林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防治林业有害生物80万亩,储备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物资,建设期限为2021—2025年。
2.肃南县祁连山草原生态保护综合修复项目
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切实提高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和生物量,不断提升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质量,形成草原生态保护治理新格局。科学编制草原保护修复规划,明确草原功能分区,针对不同区域、不同退化程度的草原,制定有针对性的生态修复和治理保护措施。退化草原改良、草原鼠虫害防治和毒杂草治理,切实修复草原生态,草原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草原生态逐步好转。进行退化草原补播改良,鼠虫害治理及毒害草治理;退化草原补播30万亩;鼠虫害治理1000万亩;毒害草治理30万亩。
3.肃南县祁连山“三化”草原综合治理项目
祁连山黑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肃南县“三化”草原综合治理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进行草原退化、沙化、盐碱化改良补播等治理措施,草原三化治理面积200万亩。
4.肃南县祁连山湿地保护治理项目
肃南县祁连山湿地保护治理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建设围栏155公里,维修围栏20公里,聘用湿地生态管护人员80人。水鸟栖息地改善190公顷;禁牧区范围内退牧还湿地15万亩。建设湿地巡护道路53公里(含明花乡17公里砂石巡护道路),建设围栏105公里,建设湿地及野生动物管护监测站7个。
5.肃南县盐碱化土地治理项目
肃南县盐碱化土地治理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对盐碱地进行盐碱化表土剥离、土壤改良、排碱沟开挖、排碱引水渠工程、种草绿化,盐碱化土地治理5万亩。
6.肃南县风沙综合治理及沙化产业培育发展项目
肃南县风沙综合治理及沙化产业培育发展项目主体工程总规模7.5万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完成生态公益林营造,以梭梭林、红柳、沙枣树为主共计1.5万亩;2.完成木本油料耐旱作物种植加工、沙生中药材加工的经济林,以文冠果、肉苁蓉、锁阳为主等,共计1.5万亩;3.完成以苜蓿、玉米秸秆为主的饲草种植、以洋葱种子育种、以明花乡细毛羊养殖繁育、沙化产业等为一体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产业链,封沙(滩)育林(草)3.75万亩;4.细毛羊养殖繁育5000头;5.工程治沙0.75万亩。
7.肃南县祁连山浅山区退化人工林分修复项目
科学开展天然林经营,保育结合,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和森林演替,调整林分层次结构,优化树种组成,大力培育珍贵树种和天然异龄林。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投入,大力推进退化林分修复,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采取合理修复方式,对各类退化防护林逐年修复更新,逐步形成结构优化、景观多样、质量较高、功能完备的森林生态系统,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多种效益。进行退化林分修复、补植补造1万亩。
(二)林草监测平台建设项目
1.肃南县祁连山陆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大数据平台监测监管建设项目
通过开展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将全面掌握辖区内野生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种群结构及栖息范围、栖息地状况以及野生动植物种群及其栖息地的主要威胁因素。主要建设内容为:一是陆生野生动植物基础数据调查;二是新建动植物保护监测站6个;三是购置专业保护监测设备仪器;四是建设保护监测监管大数据平台;五是人工驯养繁殖陆生野生动物监测监管。
2.肃南县祁连山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管护建设项目
主要建设内容:除去肃南县公益林79.64万亩,对剩余的292.56万亩林地,按照人均5000亩的管护范围,设置森林管护员岗位567个,每年每亩管护人员工资7.2元,人均年工资36000元。按2万亩草地设置1名管护员岗位,在补偿方案区设置草地生态管护员岗位1046个,实行长效性补偿,草原管护员实行聘任制,按照每亩每年管护费用1.8元计算,人均年工资36000元。生态护林员、生态护草员、河流生态管护员进行湿地保护知识与技能培训,使上述人员具备湿地管护能力,在开展森林、草地管护的同时兼顾湿地保护职能。各类管护员合计2143人,每人年培训费用800元。
3.肃南县祁连山国家公园教育实训基地
主要建设内容:打造集祁连山国家公园综合治理能力、建设体制机制与标准化体系研究、生态管护人员培训等为一体的教育实训基地。主要建设实训楼、科研院所、示范场、动植物培育繁育基地、生态廊道等基础设施。
4.祁连山国家公园研学基地
主要建设内容:研学旅行区、生活配套区、室外拓展区等三大功能区,基地建成以后将成为以全国青少年为主体,辐射全国青少年的生态保护、科普教育、特色民俗文化旅游和全国研学旅行的示范基地。
5.肃南县森林草原防灭火应急保障体系建设项目
主要建设内容:购买应急指挥帐篷、应急帐篷、卫星电话、对讲机、无人机、应急灯、发电机、防火单兵装备、森林草原防火瞭望塔、视频监控系统、风力灭火机、割灌机、油锯、灭火水枪、二号工具、无人机、直升机灭火等,提高森林火灾预防与处置能力。建设应急救援物资保障储备库、应急救援综合训练场等项目,在肃南县7个乡镇实施森林防火隔离带建设项目,维修森林草原防灭火应急救援道路1400公理,提高森林火灾预防能力。实施森林防火宣传项目,扩大森林防火宣传覆盖面,提高广大居民的森林防火意识和灭火自救意识。预计投资28000万元。
三、规划布局
第六章 规划年度计划安排
一、规划期限
2021年—2025年。
二、规划进度
规划实施进度安排按照基础设施先行、重点项目先行、示范带动先行,分阶段、分步骤的原则进行。
第七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一、投资估算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十四五”林草规划(2021-2025年)建设内容主要由林草湿地修复项目和林草监测平台建设项目两个部分,规划总投资192296万元,其中:
1.林草湿地修复项目投资100875万元,占总投资的52.46%;
2.林草监测平台建设项目投资91421万元,占总投资的47.54%;
投资估算依据主要有:①国家和地方的相应政策法规;②国家和地方相应的营造林技术标准与规范;③当地相关行业工程投资定额和参数;④现行市场价格与社会平均用工量等。
详见表3规划投资一览表。
表3规划投资一览表
二、资金来源
规划投资192296万元,通过国家扶持资金、专项资金、整合其他资金等方式解决,同时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吸引企业、农牧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以及社会组织等多元化投资建设。
三、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1.规划实施完成后,新增草原改良治理面积达到500万亩,预计干草产量提高15公斤/亩,可新增干草7500万千克;每个羊单位年需草量按660千克计算,则可饲养约11.3万个羊单位牲畜。每只羊出售价按1000元计算,每年新增产值1.13亿万元左右。
2.规划建设经济林1.5万亩,引进经济林增效新技术,以文冠果、肉苁蓉、锁阳为主,文冠果每年按每亩纯收入2000元计算,肉苁蓉每年按每亩纯收入2200元计算,锁阳每年按每亩纯收入1200元计算,林果业发展每年将产生0.27亿多元的收益。
3.规划完成以苜蓿、玉米秸秆为主的饲草种植、以洋葱种子育种、以明花乡细毛羊养殖繁育、沙化产业等为一体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产业链,可饲养0.5万只细毛羊,每只羊出售价按1000元计算,则新增产值0.05亿元左右。
综上所述,规划建设以上措施,5年可新增产值共计7.25亿元。
(二)生态效益
1.维护祁连山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草地可持续利用
肃南草原是祁连山生态的天然屏障,而天然草原又作为肃南县主要的绿色天然生态屏障,其草地类型多样,植物种类丰富,是难得的天然植物种质资源宝库,同时草原也是物种形成和演化的重要区域,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孕育了独特的草原生物区系和植被类型,是生物多样性最集中地区,被誉为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通过规划实施,采用多措施、多手段恢复和保护草原生态安全,维持生态平衡,保存丰富的物种资源,维持其遗传多样性。通过植被恢复等综合手段的应用,将使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基本遏制,草原植被得到有效恢复,并处于自然更新的良好状态,植被盖度、草层高度、产草量及牧草品质得到较大提高,植被结构趋于合理,草原生态系统逐步稳定,有利于维系祁连山生态环境,地表对降雨拦蓄截留能力增加,使地表径流减小,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草原资源的永续利用。
2.提高草原生产力,实现草畜平衡
通过草原改良等合理有效的手段,草原滥垦、过牧等破坏草原的行为将得到有效的制止,使草原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相互协调,共同促进;通过建立高产的饲草料基地,使饲草料产量大量增加,缓解天然草原载畜压力,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牧区草畜矛盾,实现草畜平衡,维护草原生态系统平衡,提高草原生产力水平。
3.林草资源得以有效恢复,减少灾害发生
通过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技术措施,林草植被盖度得到提高,地表裸露系数降低,增强了植物的蒸腾作用,改变了区域性水热条件,创造了新的生态环境。同时,由于项目区的小气候发生了变化,空气和土壤中含水量增加,相对湿度加大,抗御干旱、土地沙化及盐渍化能力加强,使草原的防风固沙、蓄水保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灾害等生态功能得到增强,为逐步实现林草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奠定基础。
4.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效控制水土流失
通过林草生态建设,将使项目区内土壤状况得到改善,可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含盐量,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同时,通过林草植被的增加,可有效减少地面水分的蒸发和地表水的渗漏,提高土壤的抗蚀性,防止水土流失,使林草涵养水源的功能得以加强。
5.应对气候变化有助于减缓气候变暖
林草是世界特有的生态系统,直接影响着大气环流和天气,以及气候的形成和演变。研究表明,每25-50平方米的草地就可吸收掉一个人一天呼出的二氧化碳。加强林草保护建设,恢复和扩大林草等原生植被,能够促进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对吸收二氧化碳、减排增汇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有着重要作用。
6.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效果明显
以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大力开展祁连山、黑河流域生态环境一体化修复治理,“十四五”期间,重点实施祁连山草原生态保护综合修复、祁连山湿地保护治理、盐碱化土地治理、祁连山浅山区退化人工林分修复、木本油料及特色经济基地建设等重大生态项目。肃南县累计完成祁连山三化草原综合治理100万亩,退化草地修复500万亩,退牧还湿地15万亩,盐碱化土地治理5万亩,风沙综合治理7.5万亩,祁连山浅山区退化人工林分修复1万亩。通过持续不断的保护与修复,祁连山、黑河湿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水源涵养功能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第八章 规划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
林草生态保护建设是全县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林草业生态退化现状,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林草生态保护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宣传教育,更新观念,增强全县的林草生态环境意识,增强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林草生态保护建设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公益性,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切实把林草生态保护建设纳入党委、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在建设工作中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组织、协调功能,使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全党动员、全民动员,有效地推进林草生态保护建设进程。同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实行县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制度,层层分解任务,签订责任状,制定有关量化指标,建立逐级考核制度,定期进行考核、监督,确保《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林草“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顺利实施。
二、加强法制和标准体系建设,依法保护建设草原
依法保护建设生态环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因此,必须依据《草原法》《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甘肃省草原条例》《肃南县草原条例》等法律和相关法规、规章,保护建设草原,打击各种违法行为,严禁开垦草原和滥采乱挖、破坏草原设施等活动。制定相关配套法规,以适应肃南县草原现状及新形势的需要,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提高全县草业发展水平,加强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强化草原执法和执法监督,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保驾护航。特别是依据《草原法》《甘肃省草原条例》《甘肃省草原禁牧办法》《甘肃省草畜平衡管理办法》《肃南县草原条例》,县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区域内的禁牧、草畜平衡监督,应当不定期地对全县禁牧、草畜平衡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县草原监理部门具体负责本县区域内草原禁牧、草畜平衡的管理,对违反禁牧、草畜平衡规定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同时对禁牧、草畜平衡区的植被构成、生产能力、自然灾害、生物灾害等草原基本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动态监测和预警信息。乡(镇)人民政府具体负责本乡(镇)区域内禁牧、草畜平衡的落实、管理及宣传工作。对各禁牧、草畜平衡区指定专人负责,对禁牧、草畜平衡区随时进行巡查,禁止在禁牧区从事放牧活动,并做好禁牧、草畜平衡区的草原防火工作。
三、规范有序流转草原,促进现代生态牧场建设
草原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是全面深化农村牧区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发展现代农牧业的必然要求,是有效利用草原资源,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迫切要求。因此,要正确指导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在严格执行草原“三项保护制度”的前提下,在稳定农村牧区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有效途径,规范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牧民采取转让、转租、承包、互换、入股等多种形式进行草原合理流转,加速草原向大户转移,促进现代生态牧场建设,实现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和基地化。
四、加大金融支持,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林草生态保护建设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又具有显著的公益性特征,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积极争取国家财政加大对林草保护与建设的投入,各金融机构要把林草保护建设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广泛动员全社会,以国家的资金投入为主要资本,配套激励政策,广辟资金渠道,吸纳全社会的闲散资金,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同时,生态建设工程要与牧区开发示范工程、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生态县建设、草原灌溉工程、草原防火减灾等项目结合配套,并充分调动群众自筹资金建设草原的积极性,从而多渠道解决鼠虫害防治、饲草料基地、牲畜棚圈、饲草料加工设施设备等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五、认真推行草原利用三项基本制度
1.实行基本草原保护制度。把已经建立的人工草地、改良草原、重要放牧场、割草原及草原自然保护区等具有特殊生态和生产作用的草原,划定为基本草原,实行严格的保护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征用、占用或改变基本草原的用途。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基本草原的划定、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要建立一套保护利用制度和配套措施、运行机制,像保护基本农田一样保护基本草原,以稳定优质草原面积、提高草原质量,实现草原面积总量动态平衡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的目标。对基本草原要贯彻全面规划、加强保护、严格管理、重点建设、合理利用的方针。
2.推行草畜平衡制度。根据区域内草原的生产能力,确定载畜量,实行草畜平衡。由县级畜牧主管部门负责本区草畜平衡的具体管理,定期核定载畜量。引导农牧民加快牲畜出栏,合理调整畜群结构,严禁超载过牧。对违法超载行为要依法处罚,使草原的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得到和谐发展,逐步实现草畜平衡目标。
3.推行禁(休)牧、划区轮牧制度。生态脆弱区和草原严重退
化区要全面禁(休)牧,牧区尚在退化的重点放牧场要在牧草返青期和籽实成熟期间进行季节性禁(休)牧,对重点牧场要推行划区轮牧。同时,大力推行舍饲半舍饲,包括育肥期舍饲、繁殖期舍饲、冬春季节舍饲、牧草结实期舍饲、全年舍饲及各种形式的补饲和半舍饲,实行大规模的划区轮牧和阶段性禁(休)牧,各乡镇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划区轮牧、禁(休)牧方案。
六、强化项目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所有林草保护建设工程项目必须严格履行国家各有关项目管理程序和办法,实行按规划立项,按项目管理,按设计操作、考核、验收;要建立健全林草生态保护建设工程技术标准,实行工程监理制度,严格检查监督,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在组织管理方面,实施单位都要建立项目管理组织,对项目的计划、资金及信息实行统一监督管理;在资金管理方面,根据项目性质,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的基本建设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按照要求进行财务管理,实行政府统一采购,加强资金使用的追踪检查和审计监督,强化资金管理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七、加大投入,政策支持
加大对林草业的扶持力度,健全财政支持林草业发展的稳定增长机制。一是加强工作领导。成立草原补奖政策落实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县级各相关单位及各乡镇政府的职责;二是强化工作落实。抓好了宣传动员、基础数据核查统计和本底资料调查;三是完善草原补奖政策;四是强化草原补奖政策的相关资金管理,并在县纪委、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管下,严格按照程序和要求将草原补奖政策的各项资金兑现到牧户手中。五是加强对绿化造林、森林抚育、基础设施建设等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补助标准。全面落实涉农贷款优抚政策,以财政适当补助和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加强对林业产业发展的支持。
八、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提高生态保护建设的科技含量
科技支撑是林草保护建设的重要保障,关系到规划建设的质量和成效。因此,必须围绕林草保护和建设的全过程,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努力提高科技含量。一是要加强基层林草业科技队伍建设,确保项目建设的人才储备。二是充分利用基础研究成果,注重技术的组装配套。搞好适用技术的引进、推广是保证规划完成的重要条件,如退化草原综合改良与持续利用技术研究等,辅以家畜改良技术和高产人工草地建设管理技术。三是积极依托技术推广单位,有针对性地搞好监测和设计,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实行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组织联合攻关,解决林草生态保护建设中的技术难题。四是建立和完善项目的技术规程和标准,制定林草生态建设技术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五是加强技术培训,包括对项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农牧民的培训。在培训途径上,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现场演示,举办培训班,发放培训资料等各种形式;在培训内容上,各有侧重,根据需要,采取普遍培训和重点项目培训相结合、专项培训和一般培训相结合,为全县生态工程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九、稳定机构,强化政府林草管理职能
林草业管理机构和基层组织的健全、稳定和完善是《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十四五”林草规划(2021-2025年)》顺利实施、林草建设事业不断推进的基本保证。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必须保持各级林草部门的稳定性,强化其相应的机构和职能。各级林草基层组织是生态保护建设的骨干,是落实生态保护建设任务、组织实施工程、推广科学技术和保护建设管理的中坚力量。进一步落实以定编、定员、定职能为主要内容的“三定”政策,加强基层林业、草原站建设,确保经费来源,切实稳定队伍,不断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
十、转变畜牧业经营方式,确保林草业生态持续发展
利用项目建设的资金、政策,配套科技、管理措施,建立激励机制,积极引导广大农牧民改变传统的粗放型经营方式,使数量型畜牧业逐步转向质量型畜牧业,从放牧经营为主逐步转向舍饲为主,鼓励牧民转变单纯依靠牧业的收入格局,从事经商等其他产业,发挥林草的景观功能,拓展林草业的效益层次,拓宽牧民的收入和就业渠道,以有效巩固林草生态建设成果。同时合理开发林草的后续产业链,加强建设后的保护,确保林草保护建设能够持续开展和发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