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县减灾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县减灾委员会相关成员单位,对2023年7月份全县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了会商研判。经综合分析,预计7月降水偏少,时空分布不均,气温偏高,存在干旱、山洪灾害、地质灾害等潜在灾情风险。
一、趋势预测
(一)气象灾害预测。2023年6月全县降水量为27.0mm。降水量整体呈偏少态势,较历年同期偏少40%,且空间分布极为不均,偏西地区降水偏少情况尤为明显,祁丰乡偏少77%,明花乡偏少97%,大河乡偏少74%,康白集镇偏少53%,马蹄乡偏少60%,皇城镇偏少 69%。2023年6月全县平均气温为16.9℃,较历年同期偏高1.6℃,全县各乡(镇)平均气温整体呈偏高态势。预计7月降水偏西地区偏少3成、中东部地区偏少2—3成;气温总体偏高1℃左右。月内主要天气过程7—9日有阵雨,11—13日阴有小雨,17—19日偏西地区有小到中雨、中东部地区有中到大雨,28—30日阴有小雨。
(二)水旱灾害预测。据气象部门预测2023年7月降水略偏少,气温正常略高,时空分布不均,部分地区有可能出现旱情,7月全县存在因强降雨引发山洪灾害等潜在灾情风险。
(三)农牧业灾害预测。目前,小麦正处灌浆期,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预计7月我县将出现高温、干燥、降水天气,持续高温天气将引发干热风会对小麦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同时持续高温干旱气象条件有利于玉米红蜘蛛快速繁殖和传播蔓延,危害加重和区域性暴发的风险较大。局地强降雨天气,可能造成部分低洼地带养殖场及牲畜被冲毁风险。
(四)交通安全风险。当前正值旅游旺季,群众自驾中短途游、周边游、探亲游集中释放,道路安全风险加剧。交通工程项目建设也正处于施工黄金期,施工过程中存在桥梁高空作业、高边坡施工坍塌等安全隐患。同时,短时强降雨、雷电、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可能诱发滑坡、泥石流、坍塌等自然灾害。
(五)文化旅游风险。进入7月,暑期旅游旺季恰逢雨季汛期,游客出行量增大,人流集中、天气多变,安全问题易发高发,汛情形势严峻复杂。冰沟丹霞、外星谷、巴尔斯等山岳型景区受极端天气影响,存在山洪、泥石流、冰冻、失温、游客滞留等安全风险。同时,部分景区内部运行观光车辆存在因超载、线路设计不合理、恶劣天气或驾驶员驾驶不当引发交通事故的风险隐患。
(六)地质灾害风险。预测7月全县地质灾害频度及危害程度总体上属正常年份,趋于平均水平,但遇有强降雨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任务艰巨。7月进入主汛期后,以大雨和强降雨为特征,多可形成山洪,预防重点为泥石流、崩塌、滑坡等灾害,高发期和重点防范期主要集中在本月。工程建设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以整个工程建设期为重点防范时段。全县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为大河乡—马蹄乡中低山区及皇城镇东部一带重点防范区。
(七)住建领域风险。7月降水接近常年同期到偏少,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偏多。酷暑天气对全县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带来严峻考验。城镇排水设施设备维护检查以及管渠清淤工作压力较大,尤其是城镇排污、供热管道等老化更新和“冬病夏治”工作将逐步实施。在清淤、带水(电)作业、管沟(槽)和地下有限空间施工以及电气维护等作业中,安全风险有所增加。全县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进入施工高峰期,面对高温酷暑天气,对于室外工程施工作业需要调整作业时间,施工作业人员中暑,以及夜间施工作业安全防范风险增加,加大动态监管,严防汛期强降雨等引发安全事故。
二、对策建议
(一)气象灾害防御方面。7月是我县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局地短时强降水、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发生频率高,请有关部门要增强防汛抗洪意识,对滑坡、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及早采取防范措施,做好河道的清障、疏通工作,提高防御地质灾害的能力。预计中7月下旬,全县有高温天气,建议及时根据气象部门高温预警信息,减少户外活动,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各部门尤其要加强户外作业人员的防暑管理,降低高温对健康的危害。
(二)水旱灾害防御方面。水务部门要加强旱情监测预报,及时研判旱情动态。同时,汛期已至,要督促各乡(镇)及水库管理单位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尤其要高度警惕各类极端天气情况,加强汛期值班值守工作,从严落实防范措施,加强水库、水闸、堤防的巡查检查工作,做好山洪灾害防御、设施设备坠落和极端天气防范应对工作,确保安全度汛。同时要求相关单位发现问题立即处置,并按要求及时准确上报,严防次生、衍生灾害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农牧业灾害防御方面。农业农村部门要充分预估各类自然灾害可能对农作物生长及畜牧业带来的影响,积极做好各项防范措施。全面落实《农业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成立全县农牧业自然灾害应急专家组,组织专家全面指导农牧业防灾减灾工作,及时转发各类灾害预警信息,要求各乡(镇)着力增强防灾意识,强化责任担当,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确保农牧业生产安全。要主动与气象、水务部门沟通会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河源来水趋势、可供水量预测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加大农情调度力度,落实各项抗旱措施,优先保证井灌区小麦灌溉用水,同时积极协调气象部门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旱情,选择合适时机,进行人工增雨,以解除或缓解干旱情况。针对干热风天气对小麦灌浆期的主要影响,指导农户持续抓好小麦“一喷三防”,及时喷施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田管工作,提高小麦灌浆质量,浇好灌浆水、麦黄水,努力实现夏粮增产增收。
(四)交通安全防御方面。交通部门要密切关注极端天气预警,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深入分析灾害性天气对行业安全生产影响的潜在风险,切实做好预判和防范,特别做好短时强降雨、雷电、大风发生时的事故灾害防范。强化与公安交警部门协调联动,加强路网监测预警和路面巡查,加大对有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路段、高边坡地段的巡查监测,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要紧盯交通工程项目建设领域桥梁、高边坡、高空和临水临崖作业安全,督促业主单位加强施工现场和施工驻地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各项安全防范和一线作业人员高温防暑措施。同时,督促各单位严格落实应急值班值守制度,加大应急运力、人员、物资等各方面的储备,细化完善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演练,切实提升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五)文化旅游防御方面。文旅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应急管理、气象等部门的工作对接,建立健全会商研判、信息通报、预警发布等机制,会同各类专业力量共同应对汛期和暑期突发事件。及时发布旅游预警信息,提醒游客谨慎参与高风险旅游项目,不前往没有正式开发开放、缺乏安全保障的区域旅游,落实A级旅游景区、公共文化娱乐场所实行“预约、错峰、限量”,分散人流,避免人员聚集,遇到极端天气,通过各种方式对外公布气象预警信息,认真落实重大气象灾害高级别预警信息的“三停”机制,并要求各旅行社合理安排旅游线路,避免组织团队到汛期严重区域,必要时暂停旅游经营活动,确保游客生命财产安全。加强隐患排查,提高游客满意度。加大对A级景区、星级宾馆等文旅经营单位检查力度,及时排查整改相关问题隐患,并督促落实。为有效应对旅游高峰期接待问题,引导各景区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科学研判,高效调度人力、物力及设施设备,增加车辆运营频次,延长售票时间,进一步提升景区的综合服务能力,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
(六)地质灾害防御方面。自然资源部门要持续强化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的发布,时刻关注县委、县政府和县安委办、减灾办发布的预警信息,及时和气象部门对接,将重要和极端天气的预警信息发布作为防治工作的重要节点来抓紧抓实,确保预防到位。组织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和地勘单位于7月15日前开展一轮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对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全方位无死角进行再次巡查排查,并对重要隐患点监测设备上线情况进行检查。实地检查后形成检查通报印发各乡(镇)和责任单位,以确保主汛期来临之前各项地质灾害防范措施做实做细、起到实效。
(七)住建灾害防御方面。住建部门要持续开展市政设施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加大对供水、排水和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巡查维护力度,重点对铸铁管、直埋管、使用年限较长、材质落后、热损耗大且可能存在问题隐患的设施进行排查检查,及时消除风险隐患。督促设备维护运营单位在管网维护、井下及有限空间作业等工作中的现场安全管理,确保遵守操作规程和落实安全措施,严防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做好公园等场所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督促有关部门对公园中游乐设施、体育健身设备等开展安全检查,确保不留风险隐患。深入开展燃气安全排查整治工作,督导管道燃气企业严格落实燃气设施巡查巡检制度,加大人员密集场所燃气管道腐蚀、漏气情况、使用场所通风情况及城镇燃气设施运行情况检查。加大自建房安全隐患巡查检查力度,强化重点风险隐患排查和管控,进一步增强防范应对大风降雨、地质灾害等监测预警,动态跟踪自建房安全变化,依托专业技术力量,定期对经营性自建房进行“体检”,发现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不具备经营和使用条件的,立即采取禁止使用等管控措施,隐患彻底消除前不得恢复使用,切实做到“危房不进人、人不进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