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县减灾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县减灾委相关成员单位对3月份全县自然灾害风险进行了会商研判。预计春季降水略偏少,气温略偏高,有区域性春旱,空气干燥,应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要关注中短期预报,提早做好防风、防沙等工作。
一、趋势预测
(一)气象灾害预测。预计肃南县春季降水略偏少,其中3月降水正常略少,27—29日有小雨(雪)。4月降水偏少,5月降水正常略多。第一场透雨出现时间较常年同期略偏早,预计在5月上中旬。春末夏初(5~6月)降水整体略偏少。
预计肃南县春季气温略偏高,其中3月气温正常略高,4月气温正常略高,5月气温接近常年,无明显春寒或倒春寒。晚霜冻结束日期接近常年,在5月上中旬。
预计今年春季,肃南县境内沙尘暴场次少于常年,有2~3场次沙尘暴天气过程。
(二)水旱灾害预测。据气象部门预测,2023年3月肃南县降水量略少,其中西部地区偏少2-3成、中东部地区偏少2成,同时春季受北方冷空气及高原系统共同影响,降水易出现时空分布不均的现象,存在农业生产及牧区牲畜饮水潜在春旱风险。
(三)森林草原火灾预测。根据《甘肃省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预报(第17期)》预测,3月肃南县域大部森林火险气象等级为三级,处于较高危险状态。春季天干物燥、沙尘天气增多,加之3月我县降水偏少,农事违规用火行为增加,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居高不下,若漏管失控,极易引发森林草原火灾。
(四)农业灾害预测。受北方弱冷空气影响,伴随冷空气入境,预计3月27-28日我县出现5-6级西北风天气,气温下降4-6°C。针对本轮天气变化,要及时落实防灾减灾措施,动员农业种植户及时加强温室大棚保温加固工作,尤其把拱棚棚膜压严压牢,防止大风揭膜。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控工作,各部门切实做好应急值守和灾情调度工作。
(五)交通安全风险。3月开始我县进入沙尘天气多发期,预计月内20-21日有大风天气过程,风力4-5级,阵风6级,并伴随轻微沙尘;预计27-29日有小雨(雪),雨雪天气可能导致路面积雪、湿滑、低能见度等对交通运输有一定影响。
(六)文化旅游风险。3月天气转暖,旅游市场逐渐升温,民众出行出游的意愿相对较高,各景区游客接待量日益增多,外省来肃游客和县内游客人流、物流、车流将高度聚集,游客出行频率高和旅行社组团带来旅游交通安全风险加大;春季天气干燥,各森林草原类景区进入森林防火紧要期,旅游活动必然对A级旅游景区森林防火工作带来工作压力,文旅行业各景区要进一步加强值班值守,做好火源管控,同时,可能受冷空气影响,气温变化剧烈,各景区等旅游接待单位可能出现降雪、降水、大风等极端天气,注意防范极端天气对旅游出行的不利影响。
二、对策建议
(一)气象灾害防御方面。气象部门要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时刻关注天气变化,特别要关注风沙天气对设施农业的影响;雨雪天气对公路运输、牧业生产、输电线路等危害较大,交通、公安、农业农村、电力等部门要依据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密切关注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引起的电线积冰、基站覆冰对通讯设施、电力设施、电力输送带来的安全隐患;各相关部门要强化合作,严密监测、及时通报雨(雪)情、灾情、隐患等信息,联合开展会商研判,及时发布灾害风险预警信息。
(二)水旱灾害防御方面。水务部门要密切关注旱情发展变化,加强旱情监测,全面掌握降水、河流来水、工程蓄水、土壤含水等信息;干旱高峰期加密监测频次,加大会商力度,动态掌握因旱人畜饮水困难数,及时掌握旱情发展变化情况,指导各地提前预判部署,合理调度水源,优化配置供给,加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农村供水工程的巡查检查频次。定期研判冬春旱情时段河流来水、工程蓄水等情况,适时开展应急水量调度,发挥好抗旱保人饮的骨干作用,及时研究部署抗旱减灾各项具体措施,尤其要关注偏远山区群众及牧区牲畜饮水情况,一旦发生旱情,有关部门应及时采取人工增雨、应急调水、组织拉运水等多种抗旱措施,确保春耕及牲畜用水安全。
(三)森林草原火灾防御方面。坚持“防胜于救”的理念,以林长制为抓手,严格落实以地方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森林草原防火责任制,强化行业部门监管职责,靠实林草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实行森林草原防火领导包片负责制,全面落实深化宣传教育、严格火源管控、持续排查隐患、扎实整改问题、全力储备物资、加强队伍建设、开展应急演练、加强监测预警、落实值班值守、强化督导检查“十项措施”,严格落实用火审批、入山检查、日常巡护等制度,细化国有林场、管护站点、护林员、草管员等一线人员森林草原防火工作职责,坚决筑牢全县森林草原防火防线,确保全县林草资源安全。
(四)农业灾害防御方面。农业农村部门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会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加大农情调度力度,及时掌握灾情信息,迅速反映抗灾救灾、保障供应等情况。从3月10日开始进行粮油安全生产计划落实周调度和农作物播种进展情况日调度,将全力做好春耕生产的农资、 农机服务保障, 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确保全年粮食丰收和农业稳产增效。
(五)交通安全防御方面。密切关注省、市、县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及时掌握辖区气象变化趋势,分析研判极端天气和地质灾害对公路设施安全及交通运行产生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做好预警研判,最大限度减少雨雪、沙尘等对道路安全的影响。加大对“两客一危”重点车辆的监管力度,督促运营企业加强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车辆定期维护保养、检修等工作,密切关注营运线路天气状况和通行条件,做好防灾减灾物资储备、人员转移等运力准备。督促建设单位按照规定制定并落实复工复产方案和安全措施,加强安全防护设施、报警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劳动防护用品和装备等检查、检修、检测,确保各类安全设施完好、可靠,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落实专人负责,确保整改到位。全面排查整治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严格落实公路养护巡查制度,加大对长大桥隧、长段下坡及临水临崖等易发地质灾害的路段、区域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加大对公路通信、监控设备、机电系统及标志标牌养护维修力度,确保管养公路安全畅通运营有序。公安要警力下沉,强化农村、易发事故路段车辆安全例行检查,从源头上斩断安全隐患。强化联合执法,紧盯大货车超限超载、小客车违规经营行业“顽症”,加大对“两客一危一货”动态监管和驾驶员不落实安全生产规范行为的处罚教育,严厉打击超员超速、超限超载、疲劳驾驶、“百吨王”、“黑车”等违法行为。切实做好“五防”(防雾、防冻、防滑、防火、防风)工作,遇到降温、大风雪、大雾等恶劣天气及特殊情况时,不能保证渡运安全的,要坚决停渡,严禁冒险运行。
(六)文化旅游防御方面。积极推动文旅企业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行业主管部门落实安全监管责任。指导企业制定完善各类安全应急预案,开展安全应急演练。落实A级旅游景区、公共文化娱乐场所实行“预约、错峰、限量”,分散人流,避免人员聚集。遇到极端天气,通过各种方式对外公布预警信息,该关闭的关闭,该停业的停业,做到提前防范。重点景区根据人流量及时调整观光车、摆渡车等运力,防止发生事故。完善景区内安全提示、警示标识和安全防护设施。指导旅行社和在线旅游企业严格落实旅游包车“五不租制度”,合理安排时间和行驶路线;执行安全告知制度,及时提醒游客系好安全带。指导A级旅游景区、饭店、公共文化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用火用电用气安全隐患排查,做好消防设施设备保养和维护,确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同时,文旅部门将组成安全检查组,深入开展安全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整改结果。
(七)地质灾害防御方面。随着3月份气温逐步升高,冰雪消融,冻土开化,冻融作用下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同时各类生产建设活动逐步开工,切坡建房、削坡修路、边坡加载等人类工程活动易引发地质灾害,自然资源部门要积极对接气象、交通、住建、农业农村等部门,紧盯冻融期各地气温变化及人类工程活动,科学准确研判地质灾害总体趋势,持续做好人防和技防监测预警,督促地质灾害高易发地区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冻融期易滑地带的巡查排查,坚决贯彻“主动避让、提前避让、预防避让”,一旦出现险情、灾情,果断撤离危险区内所有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