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阅读 适老化模式

甘肃省立足防灾救灾“三早” 启动10万“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

发布时间: 2023-03-16 11:30 来源: 作者: 背景色: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提升一线灾害防治水平,积极提升基层群众自救能力,筑牢基层应急处突安全堤坝,实现自然灾害基层受灾群众“叫醒早、转移早、应对早”,全面降低自然灾害损失,扎实做好应急管理各项重点工作,结合全省上下正在开展的“三抓三促”行动,近日甘肃省应急管理厅经过认真谋划研判,启动了“应急第一响应人”师资培训。甘肃省应急厅高度重视这次培训工作,组织专人对培训班次、培训内容、教师课件、课程设置等认真进行审查把关,遴选应急、自然资源、水利、气象、地震等安委会和减灾委成员单位工作人员参加培训。

正在开展的师资培训在设置上本着“面向基层急需、突出质量实效”的原则,课程涵盖常见突发事件的应对、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应急避难与现场疏散、医疗救护、灾后初期搜索与营救等8大板块内容,既有理论学习,又有现场实际操作。参训学员经梳理备课、登台试讲、现场评分考试等环节,经考核合格后获得“应急第一响应人”师资培训合格证书,同时进入甘肃省应急厅“应急第一响应人”师资库。按照“省级培训师资、市州全面普训、覆盖乡镇街道”的总体设计,经培训合格的师资人员根据市州的统一安排,深入基层,下沉一线开展市州县区“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该培训将涵盖乡镇(村)、街道(社区)有关人员。

按照培训计划,2023年汛期来临前甘肃省将完成10万名基层“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该培训旨在提高 “应急第一响应人”的监测预警能力、监管执法能力、辅助指挥决策能力、救援实战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使之成为基层应急知识的宣讲员、风险隐患的排查员、防灾减灾的信息员、应急处突的指挥员、战斗员。一旦灾害来临时,“应急第一响应人”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积极开展现场转移疏导、自救互救、信息收集上报等先期处置工作,真正发挥出应急响应“吹哨人”“排头兵”的作用,为构建“全灾种、大应急”综合应急救援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发挥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