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白银蒙古族乡坚持“文化为民、文化惠民”初心,不断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挖掘本土特色文化,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功能,让文化惠民工程为群众幸福生活升级加码。
以阵地建设为依托,提供良好服务环境。乡党委、乡政府聚焦群众文化需求,坚持因地制宜精准发力,集中力量推进村级文化阵地提质升级。如今,各村已建成集文化室、农家书屋、健身场所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依托农家书屋,常态化开展图书借阅、阅读分享与服务,延伸民生服务触角,不仅为农牧民群众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更让“家门口”的文化服务触手可及。
以文化活动为抓手,增强文化服务多样性的文化服务为纽带,突出文化引领作用,不定期开展文化旅游展演活动“搏克”邀请赛,传统体育运动会等多种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群众在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依托乡村公共文化阵地为群众举办手工艺品制作、蒙古长调演唱等技能培训,全面满足群众日常文化活动需求。各类文化活动常态化开展,有效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真正将文化惠民落到了实处,既厚植文化发展底蕴,更赢得了群众广泛赞誉。
以志愿服务为切口,文明风尚蔚然成风。在办理红白事中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原则,厉行节俭,杜绝浪费,没有大操大办的现象,花费也比以前少了,切实减轻了群众经济负担。开展“好媳妇,好婆婆”“五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全乡各村均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发放宣传明白纸200余份,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节俭务实的良好社会风尚。
“现在村里文体设施样样齐全,有农家书屋、舞台、健身器材、篮球架等,休息时,我们可以来看看书、打打球、锻炼锻炼身体。”正在健身的群众满意地说。如今的白银乡文化气息愈发浓厚,群众精神生活日益丰富,文化惠民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