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这些遗址只有个旧牌子,字看不清、信息也不全,现在新牌子又亮又清楚,我们守着这些老物件也更有底气了!”11月上旬,白银蒙古族乡县级文保员程永华看着刚更新完的文物公示牌,脸上满是自豪。近期,白银乡组织文保员队伍对辖区内7处文物遗址的公示牌进行全面更新,让沉睡的历史遗迹“亮明身份”,为基层文物保护筑牢“第一道防线”。
白银蒙古族乡历史底蕴深厚,现存多处古遗址,既是当地文化根脉的重要载体,也是文旅融合发展的宝贵资源。此前,部分文物公示牌因常年风吹日晒,出现字迹模糊、信息残缺、支架锈蚀等问题,不仅影响游客参观体验,也不利于文物保护宣传。
为破解这一难题,白银乡从“精准摸排、规范制作、精细安装”三方面发力,推进公示牌更新工作。文保员们逐点实地勘察,详细记录每处遗址的位置、年代、保护级别等信息,确保公示内容准确完整;新公示牌采用耐腐蚀金属材质,清晰标注遗址名称、保护范围、历史价值及文保员联系方式,方便群众监督举报;安装过程中,文保员们对倾斜、破损的支架逐一更换加固,确保公示牌牢固醒目。
“每一块公示牌都是文物的‘身份证’,也是我们文保员的‘责任牌’。国家级长城文保员包兴德说,更新公示牌不仅让文物信息更透明,也让更多村民意识到保护身边历史遗迹的重要性。如今,崭新的文物公示牌与周边的草原风光、特色村寨相映成趣,既成为乡村文化的一道“风景线”,也为文物保护增添了一把“安全锁”。
下一步,白银乡将以公示牌更新为契机,结合文物保护培训、文化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群众文保意识,让文物保护理念融入乡村日常,助力文化遗产在传承中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