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蒙古族乡执法队员手中的无人机升起,老牧民安国勇的目光随之望向祁连山深处。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正守护着这片土地的绿色未来。
清晨的阳光洒在祁连山脊,白银蒙古族乡执法队的队员们已整装待发,他们今天要深入祁连山腹地开展禁牧区管护和森林草原防灭火隐患点排查工作。执法队员手中崭新的无人机设备与队伍中老牧民安国勇脸上沧桑的皱纹形成鲜明对比。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正是当前中国基层生态保护工作的真实写照。
立体巡护,科技赋能山林守护
巡护队采用“地面巡查+无人机巡航”的立体巡护模式,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无人机在空中翱翔,实时传回高清画面使执法人员迅速掌握大面积区域的情况,这种“天上看、地上查”的立体化监管体系,有效覆盖了高山、深沟等人力难以覆盖的区域。2025年以来,白银乡执法队员利用无人机开展高空巡查20余次,覆盖盲区50余处,真正做到网上网下无缝衔接、科技人力优势互补。
禁牧管控,守护草原生态平衡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禁牧区管护是巡护队的重要工作内容。队员们深入重点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确保禁牧政策落到实处。一是采用“定期巡查+不定期抽查”“徒步巡查+车辆巡查”的“双结合”模式,对禁牧区域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的巡查监管。二是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原则,对情节轻微、初次违法的行为人以劝导警告为主,体现执法温度。三是深入牧民家中发放宣传单、结合典型违法案例剖析,帮助牧民深刻理解禁牧政策的重要性。
防火安全,筑牢生态屏障
当前,已进入森林草原防火的关键时期。白银蒙古族乡应急办联合乡执法队在辖区重点围绕森林草原防火开展日常巡护。巡护过程中,工作人员对林区、禁牧草场进行了严格排查,全面查看了辖区资源管护动态情况及“三清”情况,严查火灾隐患,严管重点人员,严守野外用火,严密监测火情,确保火种不上山、火源不入林。
传统智慧,老牧民的无价经验
巡护队中老牧民的参与为生态保护工作增添了独特的价值。这些老牧民禁牧前常年生活在祁连山深处,对当地地形、植被状况和天气变化了如指掌。“这片林子我走了几十年,哪条沟里有隐患,我最清楚。”六十多岁的老牧民安国勇这样说。他熟悉祁连山的每一道沟壑,能够凭借细微的迹象判断出可能的隐患点,这种经验对于及时发现火灾隐患、违规放牧行为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黄昏时分,巡护队结束了一天的巡护工作。老牧民安国勇指着远处一片茂密的草场说:“禁牧才几年,这里的草长得比以前更茂盛了。”执法队员手中的无人机也已返航,准备着下一次巡护任务。
近年来,白银蒙古族乡通过“规范执法、科技赋能、协同联动与深度普法”四维发力,持续提升执法监管效能筑牢草原生态安全屏障。他们的付出正在换来祁连山更绿的草原、更清的河水和更美的风景。在广袤的祁连山深处,这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守护仍在继续,为子孙后代留住这片珍贵绿色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