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康乐镇将党建引领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通过建设服务阵地、创新调解机制、拓宽服务半径,破解牧区地域广、群众散、服务难等治理难题,构建起兼具法治温度与民族特色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为畜牧业和旅游业协同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筑牢综合阵地,夯实治理底盘。康乐镇紧扣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要求,整合镇司法所资源,在集镇临街打造“一站式”矛盾化解阵地,设置综合受理、网格管理、法律咨询等6大功能区域,实现信访接待、人民调解、法律服务“一窗通办”。创新推行“四级七天”调解法与“一碗奶茶”调解法融合机制,组建由4名常驻干部、“三官一师”及村干部组成的专业团队,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优化网格体系,激活治理效能。针对16个网格(15个农牧村网格、1个专属网格)管理需求,实施“网格化+十户联防”机制,通过“一聘二亮三定”举措明确网格员职责,依托“民情地图+户情档案”动态管理模式,精准标注农牧户位置、重点人群分布等信息,同步推广运用“陇情e通”APP线上平台,将网格内农牧户基础信息、重点人群动态、矛盾纠纷线索等内容实时录入系统,实现“民情上报—派单处置—结果反馈”闭环管理,为产业发展、矛盾调解提供数据支撑。
延伸服务触角,温暖各族群众。聚焦借牧转场、旅游旺季等特殊场景,康乐镇创新“裕固议家·帐篷说事”机制,搭建6顶流动议事帐篷,用“一碗奶茶”拉近干群距离,今年内化解涉牧、涉旅矛盾9起,解决民生实事21件。同时,推行“四联”工作机制,组织干部联重点工作、联重点人员、联民生诉求、联特殊群体,为1326户群众建立动态服务台账,针对高龄老人、残疾人等群体提供上门代办服务,让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如今的康乐镇,综治中心成为矛盾化解的“终点站”,网格队伍成为服务群众的“先锋队”,各族群众成为治理参与的“主力军”。下一步,该镇将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以更优服务、更实举措守护各族群众平安幸福,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实治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