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红湾寺镇裕兴社区石榴籽广场,映入眼帘的是碧绿的草坪、缤纷的花卉、宁静的驿站......,只见不少老年人在休闲散步、歇脚聊天、下棋娱乐,孩子们你追我赶,感受鸟语花香,不时还有路过的游客走进广场,驻足休息,大家尽情享受着夏日的暖阳,一场场接地气的“草根”文化盛宴正在上演,轮番登场的一个个节目,来自不同乡镇、不同民族,所见皆是一张张朴实真诚、自信可爱的笑脸,到处有身着民族服饰的各族同胞,在大家眼里,专不专业不重要,共享快乐最重要,他们歌声嘹亮,载歌载舞,热烈酣畅,与现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几个大字交相辉映,生动诠释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丰富内涵。
红湾寺镇裕兴社区辖区面积1.68平方公里,总人口1208户2985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679人,有裕固、藏、汉、回、蒙、土等8个民族的居民自然嵌入式居住,辖区居民楼院38栋,近年来,社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力打造“党群同心•石榴花开”党建品牌,促进各族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心理上全方位互嵌,营造了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互嵌式社区环境,谱写了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美丽篇章。
深化空间交融促共居,打造互嵌式和谐家园。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服务机制,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盘活信息、阵地、文化服务等实现资源共享,积极开展文明小区、诚信商户等创建活动,全面打造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楼院、法治文化主题巷等点位,积极探索成立物业管理委员会,形成党建统领下的社区、物业管理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协同”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包抓领导+社区党组织+共建单位+群众代表”四方联动社区治理共同体作用,利用共驻共建单位、社区物业管理委员会、社会组织等资源优势,多方发力共同破解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实现各族群众生活融合、思想融合、感情融合、心理融合。
深化思想领航促共学,凝聚互嵌式精神动力。推行“党建引领+红色网格+民族团结”治理模式,充分发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道德讲堂等阵地功能,开展宣传党的政策、红色革命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活动40余场次,进一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邀请道德模范、专家学者开展革命历史、民族政策解读等宣传教育,使民族团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依托网格党支部、“小板凳”宣讲队等平台载体,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文明创建、法律知识等培训会120场次,铸牢民族团结、与党同心的思想根基。
深化力量融合促共事,激活互嵌式资源共享。作为省级高质量充分就业社区,打造“裕固绣娘”劳务品牌,强化与用工企业、单位之间的互联互通,打造“红石榴就业服务站”,开展就业技能就业培训24场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62人。聚合“网格+三官一师+法律明白人+普法志愿者”力量,打造“扎斯达”法律“微家”,紧盯婚恋纠纷、电信诈骗等热点问题,通过宣讲法律政策、引导法律服务、强化心理疏导,化解矛盾纠纷200余起,引导群众及时化解风险隐患,帮助群众解决生活困难29个。以创新居民自治形式为突破口,积极吸纳“五老”、热心党员组建“邻里之家民情会”、“楼院板凳议事会”网格“小两会”,通过“书记工作室+板凳议事”工作机制,以“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目标,破解社区物业、停车难、供水供暖管道老化、辖区绿化等民生疑难问题89件。
深化文化交流促共乐,培植互嵌式文明底蕴。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打造红石榴网格服务驿站,有效延伸服务群众“触角”。大力培育“最美家庭”“和谐邻里”“民族团结家庭”等各类先进典型,用身边的好人好事教育身边的人,引导辖区居民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守望相助。依托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饭、同过一个节”等邻里学、邻里情、邻里帮、邻里和、邻里乐等活动。作为持续为各族群众互帮互助、交往交流搭建活动平台,为各族群众提供广泛交流沟通的机会,拉近邻里感情,以文化认同凝聚民心,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共乐,实现“大融合”。
作为社区活动的“积极分子”,70岁的索老师在2010年退休后当起了志愿者,此外,她还是老年合唱班的老师。社区有了这么一方天地,老姐妹们坐在一起一边唱歌,一边聊天,回族姐妹还能教我们做馓子,到了端午节,我们还一起包粽子,大家在一起关系也越来越好了”。
深化党建引领促共建,构建互嵌式多元体系。以“党建+”为载体,建强“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党员联系户-专职网格员”的四级红色网格治理体系,积极发挥社区“大党委”作用,吸纳16个共驻共建单位及辖区企业扩大“党群服务圈”,通过“契约化”共建,采取结对式、菜单式、拉手式、组团式服务模式,连续3年来,为各族群众开展爱心帮扶、法律援助、医疗保健等“党旗红·社区美”活动180余场次,依托“网格驿站”“志愿者之家”“巾帼之家”等“红石榴”服务阵地,探索构建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区慈善机构、社会工作者为一体的“五社”联动机制,有效激发了各族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主人翁意识。
作为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是各族群众共同生活的空间,也是对这片土地产生归属感与认同感最直接的纽带。同顶一片天、同建一家园,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案例在裕兴社区也不胜枚举。在裕安小区,居民告诉记者,“我们这个小区老年人居住较多,邻里街坊谁有个头疼脑热,大家都会带着东西前去探望;谁家有大事小情,姐妹们也都会主动提供帮助。”
深化为民服务促共享,擦亮互嵌式幸福底色。立足社区实际,精细化绘制民情网格图,推行“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提情知策”四提四知工作法,动态掌握辖区各民族家庭和多民族互嵌式家庭综合信息,对重点群体实行“六必访”,帮扶困境儿童、家庭等形式开展助老、助学、助残、助医、助业等“五助”活动,推行“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开放24小时社区服务热线,提供业务咨询420余次、上门服务600余次,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让金色关爱真正成为服务社区居民的“幸福密码”。